农村俗语是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和农业种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稻不见穗,麦不见叶”就是古代先民在日常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禾苗庄稼的一种认识和看法,用来评判庄稼生长状况和丰收程度。这句农村俗语,稻不见穗,麦不见叶就是过去农民用来判断粮食丰收程度的重要方法,是一句非常实用的农业生产俗语。~~

“稻不见穂”。农村种植水稻,大家并不陌生。水稻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大米就是通过种植水稻而产生的。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纯熟,适合气温适宜,水源充足的地方,如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是我国粮食中最主要作物。近代以来,由于杂交水稻的出现,水稻产量大幅度地提升,早已解决了我国的粮食贫缺问题,我国人民早已摆脱了粮食危机,食不果腹的时代,已经进入粮食非常充足的新时代。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抽穗、扬花、灌浆和成熟以后,只见水稻叶片,而不见稻穂,是什么状态?难道是水稻减产的状态吗?这恰恰相反,是水稻高产丰收的特征。因为,水稻灌浆成熟以后,稻穗的籽粒非常饱满,非常沉重,稻穂上的籽粒密集沉重,在重力作用下,穂颈弯曲向下,稻穗已经埋在水稻鞘叶以下。在通常情况下,水稻田里只见水稻的鞘叶,不能看到水稻的稻穗,使稻穗躲藏到鞘叶之下,看不到稻穗。越是水稻生长得好,产量高,鞘叶多,稻穗根本看不到;若是浅收年,水稻生长不好,籽粒不饱满,稻穗就会昂起头来,翘到鞘叶之上,大部分稻穗浮现在鞘叶之上,这是减产的象征。 所以,“稻不见穂”是水稻丰收的特征。~~

“麦不见叶”。小麦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也是北方粮食的主要来源。小麦种植时间比水稻要长,产量要比水稻要低。目前我国的小麦一般产量都在600斤到900斤之间。小麦种植不像水稻必须要大量的雨水灌溉,没有水就不能种植。而小麦恰恰相反,非常适合干燥的北方种植 ,气温要求也没有水稻那么高,一般都是秋末播种,经过冬季和春季,夏初时候收获。小麦种植比较耐低温,因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是播种小麦的主要地区。小麦的茎杆比水稻要坚硬,麦穗的颈部是向上直接伸出生长的,高出小麦鞘叶。另外,小麦穗上的籽粒没有水稻穗籽粒多,单穗籽粒重量也没有水稻重,因此,根本不会把麦穗压弯低下头。所以,小麦成熟后,只见麦穗,不见鞘叶,说明是个小麦丰收年,是小麦丰收的象征。若是小麦地麦穗稀少,穗短穗小,是不好的年份,必然小麦产量低。“麦不见叶”是小麦丰收的象征。~~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