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变身“熊孩子”时,我们该怎么办?

前两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年轻的爸爸妈妈站在不远处淡定旁观,没有上前把孩子拉起来,也不着急哄。▼

这段视频引起了网友的极度舒适:▼

“孩子好可怜,我笑得好开心!”

“90后都是同款父母,我只想说:干得漂亮!”

“奶奶还有10秒到达战场。”

做父母的应该多少都这种经历,孩子想要达成某种目的,你没同意,孩子就当众撒泼哭闹,此时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1

面对孩子当众撒泼

你会怎么做

在#90后父母的育儿观#话题里,大家好像都是一样的做法,惯小孩?不存在的!

在把大家逗乐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对情绪崩溃的孩子冷漠旁观,不是明智之举:▼

我也觉得这样的冷处理不妥,虽然这样的做法让孩子知道“闹是没用的”,但在公共场合下,孩子的问题即没有解决,又丢了面子。

除了死磕到底的冷处理,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撒泼招架不住,为了让孩子迅速安静下来,会选择“认输”。

原本以为孩子满足了之后就会乖乖听话,结果孩子却越来越任性,动不动就撒泼打滚,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还有一类父母,直接当场教育孩子。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毁掉一个孩子只需7步,其中的最后一步杀手锏就是:当众教育孩子,让TA出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做会让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并出现自惭形秽的念头。

有次我带小花在图书馆,看到一位妈妈给儿子讲数学题,孩子好几遍都没有算对,他妈妈当场开始发火。妈妈越是生气,他就越是算不出。边上的人都在看他们,男孩低着头,涨红了脸。

我在想假如这位妈妈不这么凶的话,小男孩也许就能算对了。

很多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要面子,当TA觉得很丢脸时,心里所感受到的羞耻感,远比我们想象中大。

2

“一做四不做”

治服熊孩子

不对哭闹撒泼的孩子当众教育、妥协、冷处理,不是意味着就不管了。

在《奇葩说》中有一期辩题就是:在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

选手岳岳说了这样一句话:“社会对熊孩子的教育,远不止过肩摔、飞毛腿,更不只是打骂和批评。一切皆教育。”

你不管教好孩子,社会就会替你狠狠教育,管当然要管,只不过要用对方法。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一个“一做四不做”原则,值得我们每一位借鉴。

当孩子懂得拿哭闹来要挟家长时,我们要坚持这样两条基本原则:▼

一做: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的,闹没用,实在想闹就继续闹吧。

孩子的请求不合理,家长完全有权利拒绝,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

这样做并不是狠心,而是在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告诉TA有些事并不是“你小你有理”。一旦家长觉得孩子当众撒泼太丢人而选择妥协,孩子会抓住大人这个弱点,没完没了。

四不做:不骂、不打、不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假装离开。

通过当场长篇大论讲道理,或者是用打骂把孩子给教育安分了,这两种方式往往结局都一样:没啥用,家长的大道理仿佛耳边的噪音,根本听不进去,以后该怎样还是会怎样;同样,把孩子单独关在房间里反思,相当于关禁闭,也没有丝毫教育意义。

李玫瑾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在街上,特别是有外人的场合,当孩子耍性子时,父母应将孩子抱起直接回家,或带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看着TA哭,进行一对一地管教。

孩子在哭泣的过程中会闭眼,但是也会有3次睁开眼睛的时候:

第一次睁开眼睛,孩子是想看家长有没有关注自己,这时候家长只需要盯着孩子就可以了;

第二次睁开眼睛,孩子看着家长依旧无动于衷,心里会想:他们怎么不来哄我;

第三次睁开眼睛,孩子就会停止哭泣,因为此时TA觉得哭也没有用。

孩子撒泼打滚,并不是一件坏事,TA在表达需求,只是暂时还没有学会达成目标的方法。

必须要给孩子一个好好讲话的空间,等回了家,孩子发泄够了,拿一块热毛巾擦擦脸,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沟通。告诉孩子错在了哪,应该用什么样的合理方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的东西。

3

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

是“掌中大脑”打开了

我看到一位网友这样说:当你的小孩趴在地上闹着哭不起来,在这之前父母的所做作为已经输了。作为父母,就尽量不应该让这种情况出现。

孩子出现这些“熊行为”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掌中大脑”打开了。

脑科学家把大脑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用我们的手掌形象化表示我们的大脑,提出了“掌中大脑”的概念。

四个弯曲的手指覆盖在内折的大拇指上,拳头外层代表前额皮质,也叫做理智脑,负责理性思考、调控情绪、人际关系等部分。当它负载在大拇指上工作时,人可以理智地思考。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大脑盖子会腾地一下打开,理智脑就不工作了,露出里面的大拇指。代表着动物脑的大拇指露出来后,会激发人身体中的攻击模式。

而一般大脑盖子(前额皮质)直到25岁才会发育完全,因此孩子的大脑盖子更容易打开,也更容易发脾气,会做出对人拳打脚踢、满地打滚等行为,这都是动物脑激发出的攻击模式。

所以,在孩子哭闹耍脾气时,此时的状态就是TA的大脑盖子打开了,没有办法理性思考,这种情况下并不适合去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的“孩子一发脾气什么都听不进去”,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帮助把大脑盖子“盖”上。

小花很少在外闹脾气,是因为我把她的哭闹还没有爆发时,就及时“暂停”了。我跟她小花有个约定,不管是我还是她有情绪时,另一方都可以向对方比出“数字4”这个手势来提醒对方:你的大脑盖子打开了,需要关上冷静一下。

这是一种“积极暂停”,给情绪一个安全的角落,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去和对方进行沟通。

用对了方法,你会发现,孩子管起来很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