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樂記》中雲: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詩歌,顧名思義就是詩中有歌,在先秦時期,詩、歌、樂是合爲一體的,在詠詩的時候往往都會唱出來,古代先民通過詩歌來表達內心的想法。

《詩經》便是我國第一部詩詞總集,它收錄的都是各國、各地的民歌,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詩·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這首詩歌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愛情詩,“周南”就是周以南之地,即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

詩歌在不斷的演變當中滿滿的分開了,形成詩、歌、樂,後世的詩都稱“詩詞”或者“唐詩”。

因爲唐代的詩包羅萬象,各有各的特色,雖然漢朝、宋朝、明朝、清朝都有詩,但遠遠不及唐詩,就好比宋代的詞堪稱一絕,而明清主要以小說發展爲準,中國的四大名著皆出自明清兩朝。

唐代詩人繁多,家喻戶曉的也多,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他們都留下了一首首千古絕作。

李白的《將進酒》充分表現出了他的豪邁,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道出了李白高遠志向。

杜甫在《登高》中寫:“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句又道出了千古悲哀之愁。

當然,也有一些詩人並不出名,他們寫的詩很少,名字鮮有人知,但留下的作品也相當出名,唐代詩人張繼很少有人聽過,他憑着《楓橋夜泊》留名千古: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無獨有偶,北宋也有一位詩人,我們都知道宋朝以詞聞名,寫詩的人很少,能留名的人更少。

蘇麟是北宋一位官員,他空有一身才學,但沒有得到重用,他四處奔走,一直都沒有遇到伯樂,他深感要碌碌無爲一生。

景佑元年(1034年)范仲淹因爲仁宗帝廢郭皇后一事提出了異議,結果被貶睦州,雖說是被貶,但是范仲淹並沒有消沉,在睦州幹了很多大事,不僅如此,范仲淹看到有才學的人都會向朝中推薦。

雖然不再京城就職,但是在朝中的影響力還在,凡是得到他推薦的人都改頭換面,得到了升遷,在范仲淹推薦時,蘇麟剛好在外辦事,錯過了這次機會,看着朋友們都得到了重用,蘇麟非常羨慕。

雖然蘇麟也不太想攀附范仲淹,但他也想一展宏圖,可又也不好意思直接找上門,蘇麟就寫了一首詩,不過這詩並不全,只寫了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

蘇麟這首詩寫得很隱晦,但意思也是直接明瞭,他說:在你周圍有能力的官員都得到了好處,我也有才華,卻得不到恩澤。

范仲淹一看自然是懂了,雖然說蘇麟看上去有點厚臉皮,但從這兩句詩來看,范仲淹也看出了他的才華,不過范仲淹也不會說推薦就推薦,要是他推薦上去的人無能或者人品不好,那等於是給自己抹黑。

范仲淹調查了他爲官時的政績和口碑,發現蘇麟第的確是一個受人愛戴的好官,范仲淹詢問了他的意見,也向朝廷推薦了蘇麟。

在范仲淹的推舉下,蘇麟得到了升遷的機會,官至杭州屬縣巡檢,至於他有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蘇麟卻憑着這兩句詩進入了史書。

但是關於蘇麟的身平記載並不多,爲什麼呢?還是因爲這兩句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

前半句詩聽起來非常耳熟吧,現在我們也經常引用,可聯想一下,當年蘇麟是關係戶,難免會受人排擠,加上范仲淹後面在朝中越來越不得志,蘇麟的境地應該不算太好,但憑藉兩句詩進入史書,也屬實少見,他寫詩的精神堪稱最“懶”。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短短兩句詩卻包含了山、水、樓閣,更重要的是前半句能輕易讓人明白每個人內心的想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