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第四任皇帝雍正(愛新覺羅·胤禛)性格剛毅急躁,幼年時經常忽喜忽怒。

由於這個原因,他的父親玄燁在康熙四十七年給了他一個“喜怒不定”的評價。

雍正對這個評價十分忌諱,而立之年後一再請求父親不要將此事記載在檔案裏。

康熙考慮到胤禛這個兒子年紀漸長,情緒趨向穩定,一定會改掉毛病,同意對這個“喜怒不定”的評價免予記載。

當了皇帝的雍正也的確牢記父親的教導,並把父親所題的“戒急用忍”四個大字製成匾額置於居室朝夕觀覽。

然而,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暴躁的性格時不時地會在他身上會露出端倪。

當他脾氣發作時,爲了一件小事,能造成人命歸天的慘劇。

比如愛新覺羅·昭槤撰寫的《嘯亭雜錄》中,就記載了一件雍正杖殺優伶的事。

近年來有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皇帝·恨水東逝》一書,也講過了同一件事。

雍正五年六月十八日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六十八歲冥壽的日子。

雍正在壽皇殿供奉太后冥靈,賜筵後請君臣共同觀戲,由京城某著名戲班唱《鄭儋打子》。

戲中的主角鄭信是常州人,由名角葛世昌扮演。葛世昌生、旦、淨、醜樣樣出色,唱、念、做、打件件拿手,演得也很賣力,博得了雍正的歡心。

雍正一時高興,便賞給他一碟點心,誇獎了他幾句。

葛世昌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恩寵,有些飄飄欲仙。貪慾使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竟開口要雍正賜寫“福”字。

賞賜“福”字是皇帝對臣子的一種特殊眷顧,康熙晚年逢年過節纔對老臣宰輔和退休養居的元勳大臣實施這種恩典。別說是戲子,一般大臣都不敢開口求賜。

不知雍正出於何種考慮,居然同意給葛世昌這樣一個極大的“恩典”。

當他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賞給葛世昌後,又交代他一句:“拿回去掛起來能辟邪,省得常州府沒人看戲。”

葛世昌畢竟出身於梨園,不懂官場規矩,事情至此,本該敬退謝恩,他卻不肯善罷干休,居然隨口問道:“萬歲爺,不知今日常州太守是誰?”

雍正的臉上頓時陰了天,身邊有見風使舵的官員提醒他說:“葛某隻是個賤優,怎麼可以詢問國家職官的調配呢?”

雍正聞罷立刻對目瞪口呆的葛世昌說:“戲子可以干政,太監就可以欺君。戲子擅問官守,後宮太監有一日便會問朕的子孫誰是軍機大臣。此禍何可勝言!”

他當即下令將葛世昌打死,殺一儆百。

葛世昌固然無理,但他畢竟是一個不知深淺的草民,一時說話不知輕重也情有可原。

可在雍王看來,一個賤優是無權干預政事的。

他爲了這一點小事,就下此毒手,其性格中狠毒殘忍的一面,在這件事上暴露無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