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赞美和鼓励是人们收到的最好礼物,可批评却让很多人受不了。即便有时我们明知对方是出于善意,但面对这些批评时还是感到难过,甚至会因此产生抑郁、焦虑。

心理学上,承受批评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外界抛过来的批评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挫折。当遭遇这样的情况时,我们通常会用两种方式去应对,接受或者不接受,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做到后者。

心理承受力的机制,是对任何人而言,接受挫折或批评都有一定难度。被批评时,人们会自我否定,并认为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了,甚至会因此而形成自卑感。 此时,如果人们无法通过某种方式找回内心平衡,就会拒绝批评或者做出反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人类本身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发生作用。 这时,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立刻开始辩解,力图使自己的错误显得情有可原、合情合理。这种辩解大都是在一种情绪波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当我们情绪激动地为自己辩解时,其实已经很焦虑了,并且我们越辩解就越焦虑。

被批评后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3天内不去解释。在这3天时间里,强迫自己不去想如何辩解,而是想“如果我真做错了,那么我的这个错误将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进而再花时间去考虑“除了对我自己有不良影响之外,对其他人还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这样的反思会让你迅速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

也许在认真反思之后,我们发现自己确实是被误解了。即便如此,辩解还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依然是反思,“我到底错在了哪里?乃至于我会被这样误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找到自己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中易被曲解之处,才可以实现自我纠正,以便下一次不会被误解。

通过反思,我们把自己对批评的关注重心由外界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相对于外界的不可控而言,自身的可控便能有效缓解批评带给我们的压力,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调整自己的心态等方法,克服因批评而导致的抑郁和焦虑。

文/张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