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办,这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累计参观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七千三百多万人次。世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的体现,也为世界与中国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令人惊讶的是,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是2002年经过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才正式确定的,而早在举办日期2010年的整整一百年前,就有一个名叫陆士谔的上海医生预言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我国近代文豪鲁迅曾经评价陆士谔的充满自己幻想的作品“皆不称”,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不怎么样,甚至可以归类为胡言乱语。然而,陆士谔的幻想却在如今得以成功应验,这实在是非常有趣。

陆士谔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是江苏青浦县人士,如今,青浦已经成为了上海市的辖区,所以陆士谔自然也就属于上海人。十七岁时,陆士谔便跟随当时的名医唐纯斋学习医术,他天赋异禀,很快学得了其中精髓,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往当时的上海行医。因为医术精湛,他还获得了当时上海十大名医的称号。

陆士谔的才华并不局限于医术,来到上海的第二年,他便以“沁梅子”的笔名发表了《精禽填海记》。此后数十年里,陆士谔又先后发表了百余部小说,其中有的以历史、武侠、儿女情长为题材,有的则是偏向于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丑恶现象。不过,要说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那还得是我们今天即将讲到的《新中国》。

《新中国》一书是陆士谔于三十二岁那年,也就是宣统二年(1910)时创作的,其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在这部小说中,陆士谔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陆云翔某一天做了个梦,在梦里,他来到了推行君主立宪四十年之后的上海,并由此展开了一番奇遇。

首先,陆云翔来到了大街上,只见“马路筑的异常宽广,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柜台里靠著的伙友都满脸和气……又见马路中站岗的英捕、印捕,一个都不见,就是华捕,也都换了服式,都穿着中国警察号衣。”从好友李友琴处,他得知了许多惊人和令人振奋的消息:其一、如今已经是宣统四十三年,治外法权早就被收回,而租界也不复存在了。

其二、当时的中国已经在归国人才和社会各界资本的共同协作下构建起了自己的制造业体系,质量更好、价格更优的国货将洋货赶出了市场。其三、在军事方面,中国不但拥有总计人数达两千万的庞大陆军,还已经有了八九个大型船厂,能够自主制造电机驱动的战舰,海军战力为世界第一。

最为有趣的便是第四点:宣统二十年时上海举办了“万国博览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博会。为了建设场馆,国家在浦东开辟土地,并建设了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大桥,甚至,在桥下还有一条海底隧道,供电车行驶。实际上,浦东是于1990年才被正式决策开发的,而如今上海浦东、浦西之间不但有着数座大桥,还有着从1971年就通车的越江隧道。

见识到了四十年后的美好世界后,陆云翔被门槛绊倒而摔了一跤,结果从梦中惊醒,这才发现如今还是宣统二年,刚刚所目睹的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醒来之后,主人公把梦中内容讲给李友琴,并在被评价为是“痴心梦想”后回应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此景象也未可知。”

《新中国》出版的百年之后,世界博览会真的在上海浦东举办,而跨江大桥和越江隧道也都成为了现实。如今,我国早没有了治外法权和租界,有确实有不少质量不输洋货的国货。另外,我们的海军虽然不能说是世界第一,但也确实是自主制造,且战力不俗。

总的来说,陆士谔在小说中的畅想不少都得到了应验,甚至像世博会在浦东举办这样的预言更是十分准确。客观来讲,这和他拥有超前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息息相关,而我国在真正的“新中国”建立后飞速发展也为预言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至于鲁迅对其作品“多不称”的评价,则或许更多地是对其作品中缺乏文学性、有些内容过于夸张而进行的否定。

余音

据学者考证,在陆士谔的小说《绘图新中国》中,小说主人公陆云翔在好友李友琴的导游下,观览了1951年的上海,他来到人民广场(跑马场)的“新上海舞台”看新剧,在南京路(大马路)坐地铁,到了外滩,忽惊见黄浦江上跨着一架“大铁桥”,他便问“导游”:“这大铁桥几时建造的?”女士道:足有二十年光景了,宣统二十年(按,1928年),开办内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那时上海人因往来不便,才提议建造这桥的,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小说中说这桥是1928年在浦东开办“内国博览会”时为了方便人们来往才建造的。并不是“陆士谔百年前精准预言上海2010办世博会”。时间不对,一为1928年,一为2010年;性质也不对,一为“内国博览会”,一为“世界博览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