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上發生了多次非常嚴重、影響極其巨大的自然災害。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一場大旱災席捲而至,整個災區受影響的居民人數有二億左右,差不多是當時全國人口總數的一半,因饑荒和瘟疫死亡的人數更是高達一千萬左右,逃荒的人不少於二千萬。

重災區山西,賣人肉、喫人肉的比比皆是,還有喫死人肉的,旱情前所未有。面對如此嚴重的災情,連官員都不想當這地方官了,山西前任巡撫鮑源深就以舊疾加重爲由,向朝廷奏請開缺,這就是大清朝的好官員。官員可以撂挑子,但是,朝廷卻不行啊,歷史上爆發嚴重的自然災害時,往往伴隨着暴動。於是,清廷思索再三,派出曾國荃繼任山西巡撫。

曾國荃,曾國藩的九弟,作戰很有一套。他真的是臨危受命,當時的他身體還抱恙,但他沒有因病申請開缺。他太清楚這場大旱災若是失控,其後果定是不堪設想。抱病離開長沙直奔太原後,史料有這麼一段話:曾國荃救活饑民六百萬,當地人感謝他的恩德,爲其立生祠。

1877年初夏,曾國荃來到山西,看到的場景就是600多萬人沒飯喫,受災縣有80多個,情況是相當嚴重的。對此,曾國荃一點都不敢含糊,立刻在山西各地設粥廠,每個月來領粥的災民有三四萬人。同時,他還上疏清廷,民間所借糧食,一律免還。

施粥只是權宜之計,大旱一天不解決,災民就得忍飢挨餓。這時的曾國荃,不再是打太平軍、打捻軍的湘軍將領,而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當即,他上疏朝廷減免山西的賦稅,甚至,爲了這事先後上疏24次。朝廷還真點頭了,差徭這一塊,較之前至少減去50%—60%。

這還是不行啊,負擔是少了,但是,沒有莊稼產出,沒有收入一樣沒飯喫。曾國荃有辦法,他好歹也有些聲名,於是,各方要錢,籌集資金。僅一年的時間,收到的捐銀就有十萬一千二百七十八兩,捐糧一千五百石。在他任職期間,先後賑銀一千三百萬兩、米二百萬石。

如果賑災就是施施粥、發發銀子、給點糧食,那麼,這個巡撫的差事也太好做了。在如此嚴重的災害面前,人心都是亂的,什麼事都敢做。曾國荃還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社會秩序。

於是,曾國荃就和他的下屬們說:“山西境內的饑民,如果靠着救濟可以度日,他們是不太可能有什麼其它想法的。”他非常瞭解人性,一般的人喫飽喝足不太會有什麼非分之想,那些到處散佈謠言、寫些匿名帖子的,基本不是饑民,他們另有目的。

所以,他命令屬下一定要注意可疑之人,若是非山西境內的,嚴禁入境。在交通要道上,派兵分作兩班,分別輪流稽查。曾國荃畢竟是經歷過戰爭的,他非常看重防範於未然的重要性,如今是非常時期,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比如:截糧。

那時,全國受災的面積很大,山西和外省的交通運輸很不通暢,賑災錢糧的運輸難度相當大,還是曾國荃動用了他自己的關係,弄出了一條運糧的路網。所以,防止他人半道截糧就是一個大事。對此,曾國荃說:遇到此情況,只要屬實就可“就地正法”,地方官直接做主。

可以說,曾國荃此舉非常有必要,非常時期就該用非常之手段,否則,社會秩序難以保障。於是,每個村子都貼出了告示:只要有行兇搶劫行爲的,各村鎮的長官就可對犯罪者執行死罪。權力都下放到村鎮,秩序能不好麼?

當然,還是有一些膽子大的,都這個時候了,還敢往刀刃上撞,自然就被砍了腦袋。他們的人頭就直接放在路邊展示,這麼做就是告訴大家:誰還敢破壞規矩,這就是下場!當然,任何事情如果做過了,就是災難,尤其是砍腦袋。

地方官當然希望程序簡單,但老百姓不高興啊,曾國荃也不願意這樣,他就曾以濫用“就地正法”的案例告誡下屬:制定這個非常時期的“就地正法”,是因爲災情,是防止有人意圖不軌,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其性質都和此事有關,哪怕是命案,還得走程序,照章辦事。

曾國荃用“人頭”維持了一方秩序,但一旦濫用,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則遠遠超出災情,所以,他再一次重申規矩,既保障了社會秩序可以有序維護,又能讓百姓生活逐漸迴歸正常。事後,左宗棠問曾國荃:“老九一生得力何處?”曾國荃回答:“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左宗棠聽了,哈哈大笑:“我固謂老九才氣勝乃兄。”“揮金如土,殺人如麻”,正是曾國荃性格的真實寫照。

曾國荃在山西做的遠不止這些,他還完成了賦役制度改革、整頓吏治,積極推進山西經濟建設,並且,也完成了自己的官場轉型。光緒五年,曾國荃兩次上奏朝廷,請示重修山西通志,獲准後即下全省修志檄文,設館聘人,展開工作。

曾國荃離任後,幾任巡撫對纂修工作皆予以支持,《山西通志》遂於光緒十八年付梓 。

參考資料:

【《清史稿》、《山西通志》、《挹秀山房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