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集團作家柳下揮在《獵贗》創作前期,不僅把所有有關文物的紀錄片全看了一邊,還閱讀了大量專業性的修復和鑑定書籍,並在網上找各種修復案例,做資料收集,“在寫作的過程中優中選優”。同時,他還採訪各大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師、非遺傳承人,瞭解他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狀態,“你寫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的修復手法你或許可以通過資料或視頻看到,但是他們工作方式和生活狀態你不瞭解,偏離於手法之外的東西更吸引人。”

之後,他又實地走訪,去感受、去觀摩,聽當地導遊講它們的故事,感受古董的樂趣、情趣。“我寫《獵贗》第三卷的時候,還特意飛到成都去看金沙遺址博物館和三星堆博物館。我的書桌上到現在還擺着一隻青銅人頭紀念品,每天看着它寫。”

爲一本書,愛一座城。在創作這本關於文物修復和鑑定題材的作品時,柳下揮還走進了敦煌莫高窟未開放區域,現場聆聽敦煌研究院趙聲良院長講述《敦煌藝術與傳承創新》,“文藝研修院老師帶領我們去每一所洞窟去參觀,熱情洋溢的講解讓我眼界大開。還有進入正在修復中的洞窟現場採訪修復師傅,瞭解修復知識和壁畫保存狀態。這些都是在書本上難以得到的東西,直到現在仍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網絡文學承載着時代記憶,是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相結合的縮影,《獵贗》對於普及文物修復和中國傳統文化保護有着相當積極的一面。《獵贗》中,柳下揮還頻繁提到一種敦煌的植物:胡楊林樹。當地的導遊告訴他,胡楊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我用胡楊林樹來形容男主角江來的父親江鬼手,形容那些爲了守護敦煌守護國粹而一輩子沒有走出戈壁,最終將自己的墓碑立在莫高窟對面的手藝人。”這也是他想通過這本書所表達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寫書,都應該像胡揚林樹一樣堅硬而有風骨。

爲了《獵贗》,柳下揮準備了兩年多的時間,也爲此掉了很多頭髮。“寫都市題材不容易,我們也經常說一句話,叫‘畫鬼容易,畫犬馬難’。因爲鬼神沒有人見過,犬馬大家都知道長什麼樣,稍有差錯就會遭到抨擊這裏不對,那裏不對。而且寫文物修復、醫學類題材,也會有很多專業人士看,稍有不對人家就會讓你哪裏有問題,寫這種書要小心翼翼的。還有中醫題材的時候也是,真的有一些老中醫給我寫信,說哪個藥方不對的。”

聊到這兒,柳下揮連說“上本書(指《獵贗》)太累了”,因爲每一樣東西都要合理存在,所以每一樣東西都要找大量的資料,“可能你寫一章兩千字需要三個小時,但光查資料就需要三個小時,這,的工作量就是6個小時,就累在這裏。現在看《龍王的傲嬌日常》時候完全不合理,一聽這個名字就不合理,畢竟現實社會中沒有龍,沒有龍王,你就可以完全放開手腳寫,大開腦洞。”

新書上線,柳下揮非常感動書粉的不離不棄,“羨慕你們的品味!哈哈哈,開個玩笑。其實心裏非常感謝他們的陪伴,沒有它們,‘柳下揮’這個名字的存在就沒有了意義。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我會努力把書寫好,讓他們覺得每一場等待都是值得的。”

【作家簡介】

柳下揮,閱文集團品牌作家,都市小說代表人物之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網絡作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主席。寫作風格輕鬆幽默,行文流暢且富有張力,被行業內譽爲作品,個人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同桌兇猛》《近身保鏢》《獵贗》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