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我們村有那種特別愛“挑撥離間”的老人。

她自己心裏無數彎彎繞繞,看到別人不彎彎繞繞了,她就想要指導一下。

我婆婆是那種覺得“帶孫子就是奶奶該做的”那種婆婆。她覺得只要是爲她孫子出的錢,出的力,都是應該的。因爲她覺得那是她的親孫子。

因爲她的這種思想,我的孩子一直是她幫忙帶的。可她這樣想,別人並不這樣想。於是,村裏有老人挑撥我的婆婆:“你看你兒媳婦那麼能掙錢,你幫她看孩子,她就該每個月給你三五千的。”

我婆婆說,哪有看自己孫子要錢的。

然後她繼續挑撥:“你又不是一個孫子,看這個不看那個,小心其他兒媳婦給你記仇。當爺爺奶奶的,要看就都給。要不看,一個都不能看。”

我婆婆脾氣好,大聲說話都不會。於是,不管她說什麼,我婆婆就是堅持不肯給我要錢。

村裏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些閒話,只要說了就有人告訴你。於是,我很快知道了這些人的閒話。我也不願意其他的嫂子們有意見。

於是,我提出給我婆婆一些錢。可我婆婆堅決不要。她堅定地覺得,看孫子要錢,是說不過去了的。我內心煎熬,於是每個月都給我婆婆買點喫食衣服,至於孩子的一切花錢的地方,我都堅決不讓老人出錢,算是彌補了這種“缺失”。

我婆婆對我的這種行爲有過反對,她說:“你不用這樣。我自己孫子,我願意。”

可我依舊堅持了我的原則。因爲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養育孩子這件事是我的責任,我婆婆幫我,是情分,我必須感恩。她幫我,我感恩,這情分才能延續下去。

可並不是所有的兒媳婦都明白這個道理:你和婆婆之間,因爲彼此需要,是需要有這種互動,建立情分的。

我們小區的一個老人,兒子兒媳婦在北京上班,他們在北京租了房子。小兩口有了孩子之後,不願意讓孩子當留守兒童,於是就把老人接到了北京,讓老人幫忙做家務,帶娃。

老人本來不想去,因爲家裏有地,還有老伴。可兒子兒媳婦強烈要求,她又想孫子,於是收拾行囊,去了北京給兒子兒媳婦帶孩子。

結果,她只帶了半年就回來了。她這樣講述了自己的兒媳婦:“她就覺得我欠她的。我洗衣做飯看孩子,她還不滿意,還想要把我們老兩口攢的錢,都要過去。自從我去了,我們四個人喫的喝的用的,她是一分錢都不肯出。

他們自己掙得錢都攢起來,然後喫父母的。我給她要過一次買肉的錢,她當面笑着給了我錢。但是跟我說,你孫子喫肉,你還給我要錢,不知道的還以爲你孫子跟着我姓呢。

我當時氣得就想走,我養大了兒子,任務就算完成了,我沒有養孫子的義務。

可想到我兒子娶媳婦不容易,我就忍了。誰知道,那天我兒子回家了,我兒媳婦就開始跟他吵架。她雖然是跟我兒子吵架,但其實就是給我聽的。

她說,她結婚的時候,我們彩禮也給得不多。房子也沒給她買。她在北京租着房子,養着孩子,這麼不容易,親奶奶買個肉買個菜,都給她要錢。”

“她因爲這個跟我兒子吵了三天架。我兒子怕媳婦,偷偷跟我說,以後沒錢給他要。我哪裏願意給我兒子要錢,他掙錢也不容易。

我給他們看了半年孩子,裏裏外外花了我2萬多塊錢。我家老頭子看一年大門也就掙這點錢了。我是不去了,我真的給兒子看不起孩子了。”

這個老人冬至的時候,就回了老家。他兒子兒媳婦一直打電話催她回去。她都以自己生病爲由,推掉了。

她在小區裏這麼說:“兒媳婦已經把我當仇人了。仇人就仇人吧。仇人,我也不去給她看孩子了。我是真的看不起孫子。我們總共就有幾萬的養老錢,不能都貼補了兒子孫子,我們還得喫飯呢。”

自從這個老人從北京回來,她好像就徹底地對兒子兒媳婦寒了心。她之前都捨不得給自己買什麼,現在思想完全變了。她到處說:“老人就該對自己好點,兒孫都不一定能指得上。我養了兒子,以後也不知道我兒子會不會管我。我現在就把身體養好,多活幾年。到時候,兒子不管,我們就直接住養老院。”

我是當兒媳婦的。我想想她的兒媳婦,我就會覺得很艱難。我和先生曾經帶着孩子在北京打拼過,她婆婆回了老家,意味着她就要辭了工作。如果不辭工作,就要自己找保姆或者是求助孃家。

一個家裏女人在家看孩子,所有的壓力就都落在了男人的身上。男人累,女人也艱難,孩子估計也會受一些苦。

我不知道這個兒媳婦現在的想法。但是我覺得她真的不屬於聰明的那種兒媳婦,她對婆婆的態度,真的是“因小失大”。

既然我們需要婆婆,需要婆婆看孩子,就不能是一副:你欠我,你應該的態度。

我,包括我家裏的一些嫂子,在要求自己的婆婆看孩子的時候,真的是各有自己的手段。

我每次回孃家,我的嫂子們就會輪番誇自己的婆婆。爲什麼?因爲她們都上班,都在城市,都需要自己的婆婆看孩子。於是,她們都“哄着”婆婆,讓婆婆能給自己洗衣做飯看孩子。

我一個嫂子經常說的話是:“我這個家,沒有我媽,真的就沒辦法過了。”

很多兒媳婦跟我說,她給我看孩子,我難道就要“哄着”她嗎?

可親愛的你,你需要人家幫助你,難道不該“姿態低點”嗎?

你在最需要婆婆的時間,給予她一些恩惠,一些善言善語,是你對幫助你的人最起碼的尊重。除非你不需要這幫助,只要你需要,你就要盡肯能地跟老人往好走。

就像這個兒媳婦因爲一些買肉買菜的錢,徹底寒了婆婆的心。婆婆甚至放棄了讓兒子養老的打算。

你們成了仇人,她的晚年你不會善待。可你現在的日子就會好過嗎?

在婆婆面前,永遠不要傻到需要她幫助,還擺出一副“她欠你,她應該”的姿態。真的很傻。

就像我家裏的嫂子們多說一些好話,多說一些感恩的話。她們想好了爲婆婆養老,畢竟婆婆養大了她們的男人,她們作爲男人的“利益共同者”,避免不了。她們也想好了,指望着婆婆。在她們生養孩子最艱難的那個時期,她們因爲這些“拎得清”,能安穩地去上班,家裏孩子都有婆婆照顧着。

她們甚至有娛樂的時間,因爲她們的後方,有一個老人在照看着。

我不想讓你們婆媳的相處是怨懟的。我也不想你們去跟婆婆講究什麼“母女情”。

記住你們誰都不欠誰,不管你們誰需要誰,都需要付出一些東西,而不是覺得對方欠你的。

你想要婆婆給你看孩子,那麼姿態放低。如果她只是要你出一些菜錢肉錢,那就給她。如果她每個月要比保姆還高的工資,那麼請她離開。

最傻的就是這種婆婆幫你帶着孩子,還想要婆婆替你養家餬口的兒媳婦,那不是精明,那是傻。因爲人跟人之間是相互的,你如何對她,她也會如何對你。

我在北京奮鬥過,太知道了女人在北京帶孩子的艱難。即使不上班,自己帶的話,孩子病了痛了,那也是要幾天幾夜地煎熬的。

我勸這個婆婆回去給兒媳婦帶孩子。我跟她說:“你就說明了,要是她不出菜肉的錢,你就回老家。只要她出了這些錢,你就好好幫她帶孩子。畢竟這是她最艱難的時期。

另一方面說,你這段時期的缺失,不僅影響的是兒媳婦,還有你的兒子孫子。他們沒錢,他們艱難,你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你雖說,是想要住養老院。可養老院給不了你親情。等到你老了病了,即使在養老院,也是需要兒女去管你的。與其跟兒媳婦計較,不如講清楚了道理。”

另外,我要提醒那些“拎不清”的兒媳婦:

孩子,最好自己帶。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需要婆婆,那麼姿態放低點,畢竟你有求於人。我們不能被欺負,但是也不能欺負人。

爲人兒女,與其惦記老人的錢,不如自己努力奮鬥。沒有任何一個老人喜歡兒女總是“惦記”他們錢的狀態。

更要說說這個男人。

婆媳同住在一個屋檐下,你就是雙面膠。當婆媳矛盾出現時,你的表現纔是最關鍵的。安撫母親,跟妻子協議如何跟老人相處,是一個男人最該負起的家庭責任,不要總覺得婆媳矛盾跟你無關。

記住,婆媳不和,最終最大的受害人是你。她們左右撕扯,而你在中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