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生活在寒带和温带的蛇到了冬天就会有3-5个月的冬眠期,期间,我们在陆地上几乎是见不到蛇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网上有些小伙伴反映,自己就在冬天下雪后看到过蛇。那么,在冬眠的蛇为什么在下雪之后会出现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蛇为什么会冬眠?在哪里冬眠?

冬眠并不是在冬天睡觉这么简单,因为冬眠的动物进入冬眠后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体温降低、不或者极少活动和进食、持续时间较长。所以,冬眠显然不是睡觉这么简单。

冬眠是一些动物应对寒冷的保护机制,而且这种动物通常是无法自己调节体温的,也就是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当然并不是说恒温动物或者是所有的变温动物都会冬眠,比如熊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但是大多数的熊会有冬眠的习性,再比如生活在非洲的一些蛇虽然是变温动物,但是它们也不需要冬眠。因此,需要冬眠的动物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变温动物生活在非热带环境下、恒温动物在非热带的环境下食物匮乏。

所以,蛇虽然是会冬眠的动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蛇都冬眠,只是那些生活在寒带、温带的蛇才会冬眠。而它们进入冬眠时,一方面能够在食物匮乏的冬季降低对食物的需求(新陈代谢降到最低),一方面能够防止自己被冻死(体温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不同纬度的蛇冬眠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在我国南北方的蛇冬眠时间就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北方的蛇在每年的11月就开始进入冬眠的状态了,到次年的3-4月份左右才陆续出洞,也就是说北方的蛇冬眠时长要在4-5月左右。而南方的蛇一般会在每年的12月以后才进入冬眠期,到了次年的3月份就陆续开始活动了。

因此,蛇的冬眠时长和时间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蛇的活性明显降低,此时的蛇开始寻找自己的冬眠场所。在选择冬眠场所时,蛇会参考几个关键的因素:深度、隐蔽性、空气以及水分。由于冬季有些地方的气温会降低到零下一二十摄氏度,所以蛇选择的地方一定要足够深,这样才不至于冻透,其次,它们选择的地方大都有极强的隐蔽性,比如岩石底下、大树底下等等,这样能够防止在冬眠时被天敌捕杀。最后就是空气和水分了,这两点比较容易满足,因为只要有洞口就有空气可以呼吸,只有离地面足够深土壤就有一定的水分(保持体表的水分)。

大多数的蛇都是独居的,不过到了冬眠的季节,它们就会群居,这也是一种保暖的方式。

下雪之后为什么会有蛇出来?

蛇在整个冬眠期,其体内新陈代谢降到最低,而且在冬眠前,蛇往往需要疯狂的进食,这就是为了在冬眠期能够不动、不吃、不喝。因此,按理说,冬眠的蛇不会再出来了,那么为什么有网友在下雪之后还能看到蛇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下雪的时间

下雪并不一定是气温极低的表现,比如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下雪时,气温是突然降低的,这个过程非常的短,而且可能还是在蛇还没有进入冬眠期的时候(比如,据媒体报道,2018年的12月3日,贵州紫云自治县的一位农民就在锄地时被咬伤)。此时,蛇出现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它们可能还没有找到冬眠的场所,只不过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打的有点措手不及而已。不过,这种情况对蛇的危害很大,毕竟下雪后的气温骤降,会使得蛇的身体僵硬,失去行动能力。

因此,在这里也给许多小伙伴提个醒,蛇的冬眠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不要以为11、12月后蛇就都冬眠了。

其次是个例

众所周知,蛇在冬眠前必须要大量的进食,这样才能满足自己几个月冬眠期身体的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蛇在冬眠前都做好了准备。还有气温骤降、食物匮乏的现象出现,而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冬眠期的蛇是无法支撑自己度过一个冬天的。在此期间,它们需要出洞来寻找食物。“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因为在下雪时,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固体会释放热量。所以,此时如果蛇感应到外界的温度适合自己外出的话(用眼睛和鼻子之间的热量感应器感知温度),它还是会铤而走险的外出觅食的。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的少,所以说是个例。

总结

蛇进入冬眠后很少能够再次出现,而一些小伙伴说下雪之后看到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可能蛇在下雪前还没有进入冬眠状态(气温骤降),一个是冬眠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让自己不得不趁着气温稍有回升外出觅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