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技術院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哈軍工,是新中國初期創辦的一所軍事院校,被稱爲是我國的西點軍校這所學校的創建,離不開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他就是陳賡大將。



02

斯大林希望建軍事院校,

毛主席等人讓陳賡負責

建國初期,中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1952年的時候,斯大林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希望創建一所軍事學校,要以陸海空集一體,毛主席欣然同意。

當時,正值朝鮮戰爭,彭德懷與志願軍們在朝鮮戰場與美軍廝殺。毛主席在看到彭老總髮回的電報之後,深感美國軍事和武器的強大。我國確實需要建立現代化的兵器,培養軍事人才。只有這樣,國家纔不會被動挨打,建立軍事院校就是重中之重。

可是,到底讓誰來負責這項事務呢?中央經過了反覆的挑選和裁奪之後,將這項工程的負責人鎖定在陳賡大將身上。

陳賡是個傑出的軍事人才,不僅善於指揮作戰,還有很多創辦軍事院校的經歷。在朝鮮戰場上,陳賡還了解了世界上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並對此頗有研究,讓他來負責是更合適不過了。毛主席在與朱老總、周總理等人商議過後,就敲定了陳賡。

1952年年6月,志願軍第一副司令陳賡從朝鮮戰場上回國,中央將其任命爲學校的院長、政治委員,全權負責創辦軍事院校。陳賡接到任務後,馬上出發,620日就來到北京。623日,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他。

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對陳賡說道:美帝國主義不好惹啊,但我們中國人更不是好惹的!即便是美國利用聯合國名義,向我們發動進攻,我們都不怕。要是我們有像他們這麼多優秀的技術人才和現代化的裝備,把他們趕出朝鮮更不成問題。現在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武器裝備落後的問題,把你朝鮮戰場上調回來就是要辦一所軍事院校。

陳賡聽完之後,覺得自己擔不起這個重任,便趕緊站起來說道:使不得,使不得。我就是一個打仗的,辦學校和打仗可差得遠了,我怕自己做不好,辜負中央對我的期望

總理說道:你可是黃埔軍事院校出身,帶過紅軍幹部團,還建過紅軍步軍學校。你說沒有經驗,別人更不行!現在需要的就是成立籌備會後,探討建立院校的方案,中央全面支持,儘快把學校辦起來。

03

辦不好這所軍事院校,

我決不罷休!

陳賡聽完之後,再也不敢說自己幹不了。他自己也深有體會,因爲軍事裝備和人才上的匱乏,我軍戰場上喫了不少苦頭。現在中央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更不能隨便打退堂鼓,他堅定地對主席、總理等人說道:辦不好這所軍事院校,我決不罷休!

陳賡來到北京之後,住在了西城區靈境衚衕41號。剛開始,籌委會沒有辦公地點,他的住所就是最早意義上的籌備處。陳賡天天就在這個面積不大的住所裏,指揮大家。

1952年7月,蘇聯方面爲了支援我國,派出了中將奧列霍夫等4個人的專家組,協助陳賡制定軍事學校的具體方案。陳賡帶着一行人,在上海、大連、南京、哈爾濱等院校,對當地師資力量和學校的教學水平進行了調研。

蘇聯中將奧列霍夫

來南京的時候,陳賡知曉了在華東軍區司令部,有一個軍事科學研究部。雖然是剛剛成立不久,但裏面都是相關的科技專家,這些專家是陳毅和粟裕爲了攻打臺灣準備的一些人才。陳賡瞭解到這些之後,欣喜過望,便和中央軍委說明情況,將其作爲院校的基礎。

“陳粟”自然是欣然應允,將軍事科學研究室交給了陳賡,就此成爲了學校的“人才庫”。陳賡邀請了沈正功(火藥機械專家)、周祖同(電子學專家)、馬明德(空氣動力學專家)等6人來到北京,開展學校的籌備工作。

南京軍事研究院專家

導彈專家張述祖見陳賡對建校的事情這麼負責,便給他提供了名單,上面寫着對建校有用的37位專家和教授。陳賡如獲至寶,趕緊找到中央領導人批示,拿着調令,派人到各處招人。陳賡還告誡道:“不能拿着調令壓人,要好好商量,不能只顧着自己的需要,不顧別人的困難。”

04

陳賡爲創建哈軍工付出心血,

甚至不惜啓用死刑犯人

曹鶴蓀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調令下來的時候,學校給他分配了一套房子,正在裝修,馬上就能搬進去住了。就在這時,調令下來,曹鶴蓀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上海,當天便乘火車來到哈爾濱。

除曹鶴蓀之外,請調的名單裏還有一個特殊人物,叫做沈毅。他此前在法國留學,對研製兵器、彈道方面很在行。新中國初期,因爲貪污受賄抓到監獄,判處死刑,但此時還沒有執行。陳賡覺得沈毅雖然有罪,但有真才實學,何不讓他爲國家出力呢?

陳賡找到了負責人薄一波,希望能夠放他一馬,薄一波見陳賡求賢心切,便共同找到政務院政法委主任董必武,最終將其判爲死緩。

沈毅來到籌委會門口的時候,還帶着手銬。陳賡見到他的時候,便親自爲他打開手銬。沈毅見此,眼淚流了下來,覺得自己對不起國家對他的信任。就這樣,陳賡彙集了一批強大的教師隊伍。

學校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定在了哈爾濱,而不是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秀的北京。這裏的氣候條件比較特殊,與各級領導之間的協調和合作也不是很方便。

關於蘇聯方面要把學校定在蘇聯的原因,我們也不得而知,可能是與蘇聯相似吧。以至於陳賡對此深感遺憾,還曾惋惜地說道:“當初要是極力將學校定在北京,那就好了。”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學校便建成了。1953年,9月1日,哈軍工舉行了開學典禮,學校正式誕生。陳賡爲了哈軍工的建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即便是他後來身居高位,一直兼任學校的校長。

陳賡常常牽掛着學校的建設,常常是北京、哈爾濱兩地來回跑。學校的老師們都對陳賡大將非常敬重,感謝他的知遇之恩。但好景不長,陳賡積勞成疾,早早地便離開,於1961年病逝。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