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們在一起充滿着精彩和快樂!我是選擇了一份自己最喜愛的工作!” 每當聊起孩子們,上海市寶山區陳伯吹實驗幼兒園園長方紅梅總是滿眼幸福。

因爲喜愛,從教32年,方紅梅一直用120分的熱情投入到幼教事業中。一路走來,在幼兒園園長、上海市特級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一個個稱呼裏,她說她最喜歡的還是孩子們那聲甜甜的“園長媽媽”。

“無論崗位怎樣變化,無論教育教學上有多大的收穫,堅守在教學一線是我永遠不變的追求,因爲只有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纔有教育的生命力,只有和老師在一起我纔有真正的話語權。”

——方紅梅

週三上午,陳伯吹實驗幼兒園裏,方紅梅的園長課堂又開始了。擔任園長這麼多年,不管再忙,這樣的一線教學她每週開展,從未間斷。

當天,方紅梅和大班孩子一起用動感的說唱,學唱了一首愛祖國的接龍問答詩歌,挑戰可不小。不過,“園長媽媽”的鼓勵和尊重,讓孩子們充滿自信、不斷嘗試。歡樂的氛圍也感染着在場聽課學習的全市60多位幼教老師們。

“一個活動如果不能打動自己又如何去打動孩子呢?所以在每次設計的時候我都很想去嘗試。我覺得教育是要堅守兒童立場的,兒童就是我們的教育源泉。”方紅梅說。

方紅梅1988年參加工作。2007年她主持籌建陳伯吹實驗幼兒園,2008年9月正式開園。可就在開園第三個月,一份滿意度只有56%的家長問卷給了她和老師很大打擊。有家長質疑:爲什麼叫陳伯吹實驗幼兒園?它的優勢在哪兒?

於是,方紅梅連開5場家長沙龍,找問題、尋突破。作爲文學特色幼兒園,要如何傳承陳伯吹先生“讓文學賦予孩子大胸襟、大關懷、大境界”的教育思想?方紅梅開始帶領全園老師集思廣益、嘗試探索,創新實踐形成了“藝術同構視野下文學特色課程”,用五年時間把一所全新的幼兒園辦成了上海市一級一類幼兒園。

再一個五年,方紅梅帶領幼兒園再上新臺階,申報並迎接上海市示範幼兒園的嚴苛評審。這期間,有專家問了方紅梅三個問題:陳伯吹實驗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特在哪兒?老師的文學功底強在哪兒?孩子的文學素養好在哪兒?

爲了解答這些疑問,方紅梅和老師調查分析、尋找差距、反思創新,提出了“藝術同構視野下文學活動”特色,鼓勵孩子在感受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上,用多元的藝術方法表現故事,比如唱故事、跳故事、演故事、說故事和畫故事等方式,滿足了不同興趣、不同特長孩子的發展需求。她們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全國創新教育成果一等獎,並出版了《聽說故事可以這樣“講”》。陳伯吹實驗幼兒園也贏得了“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學校”的榮譽稱號。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幼兒園迅速成爲有影響力的文學特色幼兒園。這背後凝結着方紅梅和老師們的無數付出。無論再累,方紅梅總是全力以赴,因爲幼教是她選擇的最喜愛的工作。“學校畢業時我們可以去幼師,也可以去中師。我記得班主任跟我開玩笑說,那一期畢業生裏,只有你一個人說了願意去幼師。可能是因爲我真的很喜歡孩子,所以我也一直守住這份初心。專業的不斷成長讓我有了專業的定力,這個定力來源於誰?那就是孩子。”

十年磨一劍,陳伯吹實驗幼兒園不斷前行,更多的幼教青年教師也迅速成長。2006年,方紅梅創建“方紅梅學前音樂教育研究工作室”,帶教學員從最初的9名發展爲今天的65名,帶教學員範圍也從寶山區輻射至全市乃至全國。10多位學員獲上海市名師培養對象、寶山區首席教師、寶山區學科帶頭人等稱號;多名學員在全國、市、區級教學評優中獲獎。工作室也成爲優秀教師的孵化基地,被評爲“上海市巾幗創新工作室”、“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工作室”。

方紅梅告訴記者,父親一直跟她說,人的幸福有好幾種層次,第一種層次是肉體的幸福,第二種是精神的幸福,第三種是使命的幸福。當自己的學員、帶教的徒弟獲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師評優一等獎,在科研方面獲得成績,甚至有些成爲上海市特色特長教師的時候,方紅梅覺得自己就很幸福。

“使命的幸福就是你的存在會帶給身邊很多人一種快樂。就像孩子們看到我每次給他們上完課,他們走在很遠就會叫‘園長媽媽’,這時候你會覺得特別幸福。我想這也我未來不斷去追求的一種動力。”方紅梅說。

來源: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