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將領中,湯恩伯是一個爭議頗大的人物。在他主政河南時期,瘋狂擴從軍隊,由於軍隊開資壓力大,他便開始對河南百姓增收徵收糧餉和苛捐雜稅,軍紀也無暇顧及,對河南造成很大傷害,甚至出現向日本人倒戈現象。當時被河南百姓列爲“水旱黃湯”四大災害,其中的“湯”就是指湯恩伯。當時湯恩伯的部隊被河南百姓追着罵追着打,可以說,湯恩伯在民國河南百姓的心中聲名狼藉。

不過,人都有兩面性,湯恩泊在河南不受待見遭人唾罵,但是,浙江百姓卻對他一往情深。

大家都知道,湯恩伯是浙江武義人,浙江人對他一往情深倒不是浙江人護犢子,是因爲他浙江做了很多好事,特別是對家鄉武義的教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武義縣第一所中學---明招中學的創辦和湯恩伯有着密切關係。武義縣是個偏僻的山區,在抗戰之前這裏沒有一所中學,學生念初中都要到很遠的永康和金華兩縣就讀,交通不便,教育設施師資力量也十分落後。

1945年,武義縣有識之士開始着手創建明招中學,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當時湯恩伯已經是武義的著名人物,便邀請他做明招中學的校董。

湯恩伯也非常願意爲家鄉做點事情,很爽快地同意了,並捐獻100萬元作爲啓動資金。1916年10月,他親自來到武義縣明招中學,主持召開第一次董事會,被推選爲董事長。這次,他又把自己在家鄉的田地、林場、房屋全部捐獻給了明招中學,作爲學校的獎勵基金。

湯恩伯小時候曾在武義縣壺山小學上過學,對這所小學有着很深的感情。1948年他來到兒時的小學校,看到學校的校舍和設施非常破舊簡陋,捐獻500套新桌椅。

1949年初,國民黨開始潰退臺灣,清明時節,他最後一次掃墓祭祖,這次他把老母親一同接到了臺灣。

湯恩伯在臺灣去世後,家鄉人沒有忘記他,把他的故居修葺一新,即使在文革期間也加強保護,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

1998年,浙江武義縣政府把“湯恩伯故居”列爲文物保護單位,讓後人永遠記住這位從浙江武義走出去的傳奇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