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洛陽後,歷史進入了春秋和戰國,春秋初期,整個天下還有一百多個諸侯國,但是大一點的諸侯國也就是那麼幾個,比如晉國、齊國、楚國、秦國、宋國、鄭國、燕國等等,這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併進一步加劇,春秋五霸的出現,也讓一些諸侯國加快了擴張的步伐,比如像楚國,最早只是封地五十里的子爵,還被周王看不起,到了春秋,不也成爲五霸之一了,擁地千里的萬乘之國了嗎?

春秋時期由於諸侯國衆多,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有實力吞併天下,就算是春秋五霸也是一樣,比如齊國、晉國、楚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在實力強盛的時候,不過是做了諸侯長而已,吞併一些小國可以,想要吞併大國,勢必會引發其他國家的聯合反抗,而一國的實力就算再強大,也無法大於其他諸侯國的實力總和。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

進入到戰國時期,兼併戰爭就更加激烈了,只剩下了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這就是戰國七雄,分別是秦國、韓國、魏國、趙國、燕國、楚國、齊國這七個國家,如果戰國能統一成一個國家,那一定在七個國家之中,戰國初期開始,這幾個國家都意識到國家需要強大,需要統一天下,就必須進行變法圖強,戰國時期第一個變法的國家是魏國。

韓、趙、魏三家分晉後,最強的是魏國,魏文侯重用李悝變法成爲戰國時期的第一個變法改革,李悝的變法讓魏國稱霸戰國近百年,應該說是一個成功的變法,但是自魏文侯、魏武侯之後,從魏惠王開始,魏國就衰弱了,之後還有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但只維持了幾年時間,楚悼王去世後,變法就被廢除了。

再後來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與齊國的鄒忌變法,但所有的變法中,只有秦國的變法最徹底,效果最好,維持時間最長,同時,商鞅變法讓秦國迅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國力變得強盛,尤其是軍功爵位制和獎勵耕種這兩個方面,讓秦國成爲一部戰爭機器,源源不斷地爲秦國輸送着戰爭所需要的士兵和糧食。

商鞅變法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春秋五霸

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還用了一百多年才統一天下,經歷六代英明君主,勵精圖治,一步步由秦始皇統一天下,而秦始皇又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眼光超前的皇帝,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各項政治制度,加強中央集權,設置皇帝制度與郡縣制,後世的歷朝歷代無一不是以秦朝的制度爲根本。

如果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不能統一天下?

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就是弱國,統一不了天下,只能老老實實地待在關中,稱霸西戎。如果沒有秦國,關中就會被戎狄人佔領,成爲胡人的天下,華夏與戎狄的分界線就變成了函谷關,那麼除了秦國之外,華夏還有哪個諸侯國能統一天下?

如果單純看實力的話,楚國實力最強,楚國的地盤包括今天的湖北全部、湖南全部、陝西漢中、河南南部、江西全部、浙江全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和上海、福建等省市和地區,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綜合實力,楚國都是最強的,按理說,楚國最有實力統一六國。

戰國時期的變法

但是楚國內部的問題很大,楚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貴族力量太過強大,自立山頭,這些貴族有封地、有官職、有地位、有權力,楚國國內勢力最大的就是屈氏、景氏、昭氏三家,楚國的宮廷上上下下的官員都繞不開這三家,而其國內被這三家控制的人口和土地面積是相當龐大的,有點類似於晉國分裂前的韓、趙、魏三家的勢力差不多。

楚悼王在時期,曾經任用吳起變法,吳起變法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取消貴族的世襲世䘵制,讓他們的官職和爵位不能世襲,只能以戰功來獲取,這樣一來吳起就惹怒了所有楚國的貴族,可惜的是楚悼王時期變法只維持了6年就去世了,楚悼王一死,吳楚就被楚國內的貴族射殺,當時吳起爲了嫁禍貴族伏身在楚悼王屍體上,貴族的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被後來即位的楚肅王一下殺了70多家。

但是楚國的變法還是失敗了,如果吳起變法能夠維持下去的話,以吳起的才能,所期的楚國實力不亞於秦國,到時候統一天下真有可能是楚國,只可惜變法在楚國失敗了,之後,楚國國內還是存在貴族問題,只能靠國君的賢能治國,一旦楚國出了昏君,國力也就衰弱,從楚懷王時期,楚國就開始衰弱了,但是實力仍然是六國最強的。

商鞅變法

除了楚國之外,實力最強的最算趙國了,趙國是六國中唯一一個能在軍事上與秦國硬扛的國家,與秦國打得有來有往,而趙國名將輩出,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的實力開始強大,收復了林胡和樓煩,吞併了中山國,一度稱霸北方,可惜趙武靈王犯了嚴重錯誤,就是廢長立幼,不僅害死了自己的長子,就連自己也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去世後的趙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代不如一代,趙惠文王還算英明,趙孝成王就開始昏庸了,長平之戰重用趙括,導致40萬趙軍全軍覆沒,趙悼襄王則更是昏庸,逼走名將廉頗,趙王遷則是亡國之君了,還害死了名將李牧,要知道有李牧在,秦國名將王翦都不是對手,所以趙國一代不如一代,又沒有變法,統一六國是不可能的。

實力第三的就是齊國了,齊國其實很重視人才的,開設了稷下學宮招攬大量的人才,但是後期齊王卻沒有一個有作爲的,從齊湣王開始,齊國窮兵黷武,又是打燕國,又是合縱攻秦國,還吞併了宋國,引發了其他諸侯國的憤怒,導致了五國伐齊,但無奈齊國實力一般,國君平庸,齊湣王被殺,齊國也只剩下兩座城池,要不是田單復了國,齊國早就滅亡了,所以齊國也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

戰國七雄

其他的如韓國、燕國,實力算是最弱的,根本沒有條件,魏國在戰國初期是最強的,但是三代君王之後,衰弱了,到了戰國中後期,魏國基本上沒啥作爲,淪爲比韓國稍微強一點的諸侯國,根本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

既然東方六國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那麼華夏如何發展?最有可能的就是這六個國家同時存在,然後西方,尤其是關中地區,會崛起一個龐大的胡人政權,與華夏對抗,因爲中原沒有強有力的政權統一,很可能還會繼續維持幾百年的亂世,而作爲大一統的帝制政權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這樣發展個幾百年後,只有楚國會越來越強,還是實力的問題,因爲楚國在華夏的南方,除了南邊弱小沒有進攻性的蠻夷之外,就只有中原的五個諸侯國是敵人,如果華夏一定要統一的話,只能是楚國統一。

秦滅六國

如果楚國統一,不太可能會實行郡縣制,可能會繼續實行分封制,而楚國國內的貴族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就算楚國統一,也會再次分裂,就像三家分晉那樣,再次分裂,華夏就永無統一可能,而分裂爲若干個諸侯國,這可能就是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的結局吧,這種亂世會持續幾百年,直到下一個秦始皇的出現。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外來威脅,如果華夏沒能統一,而正好遇到了匈奴強盛的時期,那麼整個華夏就無法抵禦匈奴的進攻,到時候整個中原都要淪爲匈奴的地盤,這個時候的華夏就有可能像印度一樣被外來勢力所統治,要知道後來統一的漢朝傾盡全力纔打敗了匈奴,分裂的華夏是無法抵禦匈奴,雖然戰國的趙國時期都能打敗匈奴,但那個時候的匈奴並不強大,而且那個時候的匈奴還是分裂的,這也是沒有秦國的另一種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