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對這句話非常熟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古代出現了許多王朝,王朝與王朝輪迴更迭構築起華夏文明史基礎,但這種文明史在一些外國學者看來卻是毫無進步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1831年)就曾發表過類似觀點。

黑格爾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不少名言都很經典: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

“惡是發展原動力。”

“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記取歷史教訓。”

黑格爾生活的年代,中國正處於清朝時期,帝國由盛轉衰。而黑格爾認爲,中國雖然延續幾千年文明,看起來十分了不起,但“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這位哲學家爲何這麼說呢?如果談到君主覆滅的話,西方歷史上不是一樣有覆滅嗎?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從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開始,一直延續到黑格爾所處的時代,這其中不止有皇帝在換,也有生產技術的進步,發明改造的進步,難道這些在黑格爾眼中一文不值?

通俗點解釋黑格爾的話,意思就是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一直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成者爲王敗者爲寇,雖然皇帝和王朝變了,但百姓的思想依然因爲封建制度而愚昧、充滿奴性,被貴族凌駕在頭上,如果不是實在活不下去的話就不懂得反抗一些不合理的東西。

所以民國近代時期,不少有識之士號召人們解放思想,不要再受封建荼毒,也是有很大阻力在其中的,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她明明是被迫再嫁,在那些封建思想濃厚的人們眼中,再嫁就是“不乾淨的人”,因此悲慘死去。這種根深蒂固的腐爛思想不變,底層苦難就是循環重複。

而在黑格爾看來,中國的封建王朝史就是一部炮灰們做墊腳石、讓皇權貴族高高在上享受生活,“一個大賭場,惡棍們輪流坐莊,混蛋們換班執守”,所以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康熙帝乾隆帝,他們本質上是一樣的,不徹底推翻這樣的朝代輪迴,就不算曆史的進步。

其實黑格爾的話咋一聽讓人很難以接受,但理解了他對歷史的看法後,也不能說毫無可取之處。在他的理念裏,光時間延續其實不能算曆史,人類的歷史,本來應該是人類活動進程的變化,所以單純重複王朝的覆滅、再生,人類活動沒有從低級轉爲高級,這種變化不足以稱爲歷史轉變。

清朝末年,以鴉片爲導火索,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國門,從那時候起,林則徐、魏源等人開始睜眼看世界,意識到本國已經落後於世界之林,而後又有梁啓超、魯迅等人致力於用“新”取代“舊”,這是一種很大的改變。

在黑格爾看來,從秦朝到清朝,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很缺少反省、反而不斷加強了原有的缺點,這段歷史客觀存在,但它和主觀運動之間沒有對峙,只有不合理的強化——清朝末年張之洞、曾國藩等人想要學習西方技術,維持清朝的封建統治,發起“洋務運動”,這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改變,不是真正的改變,因爲真正腐朽落後的東西他們不願觸及。

我們不應爲自己的文化而自卑,但懷疑、批判和否定自省的精神也不應該丟掉。正如黑格爾所說,中國傳統文化裏存在不合理、死死束縛人的東西,這些東西隨着時間推移依然深深植根在我們腦中的話,人無法進步歷史也無法進步,人的奴性意識停留,這就是“文化的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