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大江大河》裏面,化學工業部面對濱州化工廠和東海化工廠兩個籌備項目,出於“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這一原則,否決了東海,轉而支持濱州。

正是在這個骨節眼兒上,宋運輝拿出了更加周全縝密的項目方案,上報給了化學工業部,並緊急向金州化工廠廠長閔忠生打電話,通過他的親戚李司長牽線搭橋,求見了負責審批立項的路司長。

在網球場休息區這短短數分鐘的交談裏面,宋運輝使盡渾身解數,用上了他所有的技術功底,還當場拿出了國外最新化工技術的資料包,試圖說服路司長,讓他答應上馬東海化工廠項目。

然而,宋運輝的努力是徒勞的,結果還適得其反,因爲出言不遜,得罪了路司長。後來,宋運輝繞開化學工業部,以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名義,從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拿到了東海的項目批文。

這樣一來,化學工業部的路司長更加怒不可遏,畢竟他一手負責化工企業的項目審批,在他看來,宋運輝這樣曲線救國,雖是迫不得已,也是對自己的蔑視和挑釁,再一次加深了兩人之間的仇怨。

東海項目起死回生以後,宋運輝又因爲採購日本設備還是美國設備的意見分歧,貿然頂撞路司長的決策。而馬保平則是一位官場老狐狸,圓滑處世,兩頭都不得罪,充分領悟了路司長的意圖。

就像後來路司長對宋運輝語重心長地說道:“我需要的是能夠充分理解上級意圖並堅決執行的下屬。”

然而,在東海化工廠開工典禮上,路司長卻極力推薦宋運輝爲現場考察的領導嘉賓講解,並在慶功會宣佈任命宋運輝爲排名第一位的副廠長,而把廠長馬保平晾到了一邊,這背後又是什麼用意呢?

其實,路司長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會後,他特地獨自來到宋運輝的辦公室,進行了一場閉門密談,臨走之前特地對宋運輝立下軍令狀:東海化工廠的年產能必須達到30萬噸,二期項目儘快上馬。

原來,路司長此行來到東海,和宋運輝摒棄前嫌,給予特別關照,真正的用意在於利用宋運輝實現自己的企圖,只是給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能辜負你我這些爲東海付出心血之人的未來事業。

在開工典禮結束後,馬保平送走了從北京過來的化學工業部領導,隨即在廠長辦公室對副廠長高祥榮透露了兩條重要信息:化學工業部領導對東海化工廠定的調子是平穩過渡;計委路主任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

路司長對宋運輝的交代,馬保平對高祥榮的囑咐,兩件事情看起來毫不相關,其實暗藏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實則是一場殘酷的陰謀:圍繞東海化工廠項目,化學工業部周司長和路司長在激烈爭鬥。

從劇情細節中,我們可以得知:周司長是中原廠的前任黨委書記,馬保平和高祥榮都是周司長的老部下。所以,東海可以視爲周司長的勢力範圍,而東海項目之所以被否決,其實是路司長在作祟。

原著小說的情節披露:路司長的父親是計委副主任,也是路司長的最大靠山,馬保平和宋運輝當初繞開化學工業部,前去爭取東海項目上馬的部門裏面,就包括計委在內。

計委路主任,也就是路司長的父親,在這時發現宋運輝很能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利用宋運輝從周司長手裏奪取東海化工廠的控制權,因此才讓東海項目起死回生。

周司長也看到了宋運輝造成的威脅,所以當初在安排東海化工廠人事分工的時候,利用職權將宋運輝壓制在排名第四位的副廠長位置上,給出的理由便是宋運輝越級彙報爭取項目,違反組織規定。

而且,在這一次人事分工會議上,路司長言辭激烈,發了逐客令,讓宋運輝儘快趕到東海赴任,啓動基礎設施建設,其實是擔心他在現場頂撞周司長,路司長的真實目的是爲了保護宋運輝。

當宋運輝從東海趕到北京出差、在化學工業部商議設備方案後,路司長主動邀請宋運輝去餐館裏喫肉餅,兩人坦誠相見,推心置腹,而且他強調以後會繼續關照宋運輝,如此就不令人費解了。

路司長和宋運輝冰釋前嫌、結成同盟,並不是在東海化工廠的慶功會上,而正是在這個毫不起眼的餐館裏,兩人在隨菜便飯的餐桌聊天中,相互交出了各自的底細,達成了共識。

等到東海化工廠正式開工之時,路司長的父親、計委路主任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而路司長即將面臨新的人事任命,從化學工業部的審批司副司長調整爲化工司司長,再一次獲得提拔重用。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路司長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快奪取東海化工廠的控制權,要不然父親退休後,權力過期作廢。因此,他急於把宋運輝推到前臺,提高產能,上馬二期項目,意在樹立政績。

因此,路司長才會將宋運輝從排名第四位的副廠長擢升爲排名第一位的副廠長,小小的位次變動,實則是權力配置的大調整,宋運輝在東海化工廠的分量更加重要,甚至不亞於廠長馬保平。

而周司長的策略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採用拖延戰術,他對心腹親信、東海化工廠廠長馬保平交代:只要平穩過渡兩年,這樣一來路司長就沒有機會反撲了。

宋運輝送師父水書記去火車站的路上,經過一番點撥,似乎看到了這背後若隱若現的刀光劍影,突然意識到陷入了圈套之中,預感大事不妙,才轉念去釋放手中的權力,進而籠絡副廠長韓則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