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至陝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鐵路建成通車,這是國內首條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有砟高鐵。飛馳的高鐵,讓陝甘寧三省區的人民無論是“常回家看看”,亦或想“多出去走走”,都變得更加便捷。

銀西高鐵縱貫陝甘寧,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包頭(銀川)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跨越“塞上江南”、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甘肅段全部在慶陽境內。開通後寧夏正式接入全國鐵路網,慶陽革命老區一步跨入高鐵時代,陝西向北開放的通道更加寬闊。

銀西高鐵穿越慶陽市境內的“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是縱貫慶陽南北的大動脈。這條路再度縮短了慶陽與西安、銀川兩大省會的距離,慶陽與西安、銀川構建起1小時和2小時“經濟圈”。

銀西高鐵開通運營慶陽站首發列車“藍暖男”CR300BF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孟捷

2015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銀西鐵路調整可研報告,12月控制性工程慶陽隧道開工;2016年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寧夏、甘肅、陝西三省區政府批覆銀西高鐵初步設計,9月全線開工。

銀西高鐵穿越了毛烏素沙漠邊緣和黃土高原,沿線地形破碎,地質發育特殊,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在穿越慶陽市境內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土層最深厚的黃土塬面董志塬時,由於土質疏鬆,地下水發育複雜,施工變得更加艱難起來。

上閣村隧道全長6782米,地處董志塬腹地,是國內外罕見的深厚軟塑黃土地質帶,隧道開挖時極易沉降、變形,甚至突水、湧泥、塌方,被業內專家稱爲“雨裏挖掘、泥裏支護,在淤泥裏打隧道”,是一道世界級工程難題。

“隧道含水率高達33%,在全線風險最高、難度最大,也是影響銀西高鐵能否按期順利通車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中鐵二十二局銀西鐵路甘寧段項目部總工程師楊長青說,特殊的地質條件,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突發事件。

2019年,上閣村隧道一號斜井掘進過程中遇到突發沉降。“當時沉降達到67公分,對於黃土隧道來說,正常沉降一般每天不超過5毫米。超過5毫米就要及時進行觀測和處理。”楊長青說,在整個隧道施工過程中,工人們基本上可以說是在“刀尖”上行走。

爲確保施工安全,楊長青立即安排所有施工人員撤離,並組織技術人員在安全地帶對沉降現象進行觀測。緊接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會同國內專家聯合攻關,反覆論證,首次採用“防結晶、可維護”排水系統等多項新技術,成功攻克軟塑性黃土坍塌這一世界性難題。

2016年10月開始施工,2020年6月底貫通,歷時1370天。“作爲建設者、見證者,有幸參與這樣的攻堅克難,看着動車從隧道呼嘯而過,我有說不出的激動和自豪。”楊長青說。

據瞭解,銀西高鐵全線高風險隧道10座,慶陽市境內就佔了6座,因此慶陽段成了全線重難點工程最爲集中的路段。在施工過程中,各參建單位施工人員風餐露宿、夜以繼日,破解了許多建設難題,爲整個高鐵順利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12月26日,慶陽站站前廣場人頭攢動,凜冽的寒風阻擋不住老區人民歡迎銀西高鐵的熱情。

2015年7月1日,西安至平涼鐵路客運全線開通,慶陽境內有15.63公里的過境段,全部在寧縣長慶橋鎮,雖爲時速120公里/小時的客貨兩運鐵路,但結束了慶陽沒有鐵路的歷史。

長慶橋鎮與陝西省長武縣和平涼市涇川縣毗鄰,距慶陽市區和寧縣均1個小時左右的汽車車程,同時與慶陽市其他縣較遠,西平鐵路對慶陽可以說“遠水難解近渴”。

慶陽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紅色歷史璀璨,能源資源富集,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岐黃文化獨樹一幟,民俗文化精彩紛呈。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慶陽對鐵路的渴望日甚。

因爲溝壑縱橫、山川阻隔,在慶陽,有的羣衆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有的羣衆一輩子沒有見過火車,老區人民對高鐵期盼已久。

冬日的黃土高原,透着陣陣徹骨的寒氣,慶陽“北大門”甜水堡更是寒冷異常。然而環縣甜水鎮大良窪村趙建海新搬的家裏,卻窗明几淨,暖烘烘的,趙建海還不時拾掇着客廳裏的盆栽。

2019年初,趙建海接到爲銀西高鐵“讓路”的通知。這對於在此居住了40多年的趙建海一家,可以說故土難離。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看出了趙建海一家的顧慮,耐心地進行心理疏導,給他們介紹拆遷安置點的情況,並詳細講述了高鐵開通爲當地帶來的種種便利。

2019年5月1日,趙建海一家爲高鐵“挪窩”,搬入新家。“和老人再三商量後,覺得高鐵來了是天大的好事兒,老幾輩子都不知道高鐵是個啥玩意兒,不能糾結於小家情懷。”趙建海笑着說。

不僅住進了新房子,趙建海還在家門口就了業。2020年8月,趙建海被聘爲鐵路巡線員。“我與同事倒班,每個月工作15天,收入3000元。”談起巡線員的工作,趙建海連連點頭,“看到高鐵從身邊經過,就莫名高興。”

因爲各種原因,趙建海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他說自己沒有讀好書、沒有走出去是這輩子的遺憾,希望孩子好好讀書,乘坐高鐵走出去,到外面廣闊天地長見識、學本領。他還憧憬着,抽時間帶着老人,乘着動車,去看看大城市的“花花世界”。

銀西高鐵建設中,慶陽沿線很多羣衆主動搬房子、騰地方,給高鐵“讓路”。甘肅省把銀西高鐵項目列爲省列重點項目,慶陽市建立重點項目協調抓促工作機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協調包抓,市直相關部門及鐵路建設單位具體落實,一體推進銀西高鐵慶陽段各個項目建設,確保老區人民儘早“圓夢”。

高天厚土看慶陽。

飛馳的高鐵,奔騰的夢想。近段時間,銀西高鐵開通的消息,在慶陽,熱了大街小巷,火了網上網下,成爲全市最熱門的話題,很多人也在盤算着高鐵出行計劃。

開通當天,慶陽各車站門前鑼鼓喧天,人潮湧動,隨處可見喜慶的場景、喜悅的場面、甜蜜的笑容,慶陽人一步跨入了高鐵時代。

銀西高鐵正線長610多公里,其中甘肅段270多公里。途經慶陽市環縣、慶城、西峯、寧縣4個縣區,自北向南設甜水堡、洪德、環縣、曲子、慶城、慶陽、寧縣7個車站。

甜水堡車站是設在慶陽市最北端的高鐵站,車場規模爲2臺4線。洪德鎮是原陝甘寧省委、原陝甘寧省政府舊址所在地。這個站屬於越行站,不辦理客運業務。曲子車站站場規模爲2臺4線,可容納旅客860人。

環縣車站站房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旅客600人,採用人臉圖像採集和對比、二維碼識讀技術,實現旅客自助進站驗票檢票,通過率可達20人/分鐘。

環縣與寧夏鹽池縣、陝西定邊縣毗鄰,南北長127公里,銀西高鐵縱貫全縣南北,甜水堡車站、洪德車站、環縣車站、曲子車站都在環縣境內,是銀西高鐵沿線設站最多的縣區。

慶城車站站場規模爲2臺4線,日均可接發旅客300人左右。慶城是長慶油田的“根”,長慶油田核心產區採油二廠就在慶城縣,銀西高鐵沿線數萬名油田職工滿懷期待高鐵開通。“從生產基地到生活基地,往返陝甘寧,費時費力。”長慶油田採油二廠職工王濤說,“高鐵開通後,我們回家的路不再漫長。”

位於西峯區的慶陽車站,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可最多容納旅客2000人,爲銀西高鐵全線新建面積最大的站房。慶陽車站副站長樊嶽介紹,車站採用“驗檢合一、售服合一”的服務模式,旅客進站上車時,實名制驗證與檢票進站一併完成。

銀西高鐵甘肅境內自北向南最後一站是寧縣車站,車站站場規模爲2臺6線,預計日接待旅客500人。

12月26日上午9時整,D4350次藍色“復興號”列車從慶陽車站首發,開往西安北站。一聲汽笛,刺破了黃土高原冬日的寧靜,將慶陽老區帶入萬象更新的春天。

銀西高鐵乘務員與慶陽站首發列車合影留念。

1936年5月,在西征戰役的炮聲中,中共中央設立了陝甘寧省;6月,陝甘寧省蘇維埃黨政機關由吳起鎮遷到環縣河連灣村,紅軍長征最後一戰山城堡戰役的指揮部便設在這裏。

從那時起,陝甘寧人民同沐黨恩,心手相牽,一路走到今天。如今,銀西高鐵從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附近經過,將山城堡戰役紀念館、西北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陝甘邊蘇維埃政府舊址、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邠寧支部、陝西省咸陽市安吳青培訓紀念館等紅色遺址連在了一起,使紅色文化爆發出強大聚合力。

“紅色旅遊只是一部分,銀西高鐵拉近了慶陽與外界的距離,可以使慶陽‘養在深閨’厚重富集的文化旅遊資源與關中文化、寧夏風情連在一起,實現沿線城市遊客互送、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慶陽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何文釗說,銀西高鐵使更多慶陽人的“詩與遠方”不再遙遠,也將吸引更多人到慶陽探尋高天厚土的“魅力密碼”。

慶陽是農耕文明的肇始地之一,慶陽蘋果等農特產品和香包等民俗文化產品享譽全國,銀西高鐵的開通,將爲“它們”帶來更多與世界相識的機會。“銀西高鐵給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福利和便利,慶陽特產將更加快速奔向全國市場。”慶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軍說,高鐵也將帶動更多人走進慶陽,品味不一樣的“地道”特產。

慶陽市醋頭醋味業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繼統認爲,銀西高鐵將爲慶陽企業帶來三大好處:一是有助於人才交流,二是有助於擴大產品銷售半徑,三是有助於企業發展增速。他表示,醋頭醋公司計劃於2025年打造成食醋上市企業,銀西高鐵爲實現這一目標插上了翅膀。

“銀西高鐵的建成投運,徹底打通了慶陽北上南進的大動脈,大大縮短了慶陽通達全國各地的距離,慶陽作爲陝甘寧地區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慶陽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說,高鐵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拓展了慶陽人民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各種要素資源會加速流動和優化配置,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慶陽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慶陽市將充分利用這條快捷通道,主動參與以西安爲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羣發展,積極呼應銀川都市圈建設,切實打好“紅色、綠色、特色”三張牌,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慶陽彙集,最大限度釋放“同城效應”,讓慶陽經濟在高鐵的帶動下實現快速高質量發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