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從新冠疫情爆出與蝙蝠有所關聯開始,這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就幾次三番被拱上熱搜,隨即成爲衆矢之的。隨着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瞭解,尤其是蝙蝠作爲“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衆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爲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

只攜帶病毒,卻不感染 

哺乳界唯一會飛的神奇存在

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物種,是哺乳動物中除齧齒動物之外的第二大動物類羣,全世界有約有1400種。中國是蝙蝠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超過140種蝙蝠。

據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近百種病毒,包括 SARS 病毒、埃博拉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冠狀病毒等。目前冠狀病毒有38種,與蝙蝠相關的就有16種。2002年暴發的SARS病毒的病原就追溯到了中國南方的菊頭蝠。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毒的自然儲藏庫,但很神奇的是,蝙蝠雖是衆多病毒的攜帶者,但自身幾乎不受感染,通常也不發病。還有一個驚奇的現象,有些蝙蝠也是長壽物種,可以存活20-30年。

滅蟲傳粉還能助力科研

蝙蝠需要保護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爲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呢?

蝙蝠的食性豐富多樣,在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小型的蝙蝠主要捕食農林昆蟲和其它小型節肢動物,有研究表明,一隻蝙蝠每個夜晚能喫掉的昆蟲量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一隻體重爲2 0克的蝙蝠一夜可喫掉200-1000只昆蟲。蝙蝠也是衆多植物的種子傳播者和授粉者。

蝙蝠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蝙蝠有很多獨特的行爲和生理特性,如蝙蝠具有高超的回聲定位的能力和飛行技巧,蝙蝠的免疫功能很強大,患癌症的概率低等。蝙蝠雖然個體小,但壽命長,其壽命是相同體重的其他哺乳動物壽命的8-10倍。對蝙蝠的這些特殊生理和行爲學的研究,將爲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物醫學提供很多有益的啓發。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森林的砍伐、農藥的使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世界範圍內蝙蝠的數量在下降,所以需要人們去保護,而不是去捕殺。

敬而遠之 和諧共存

還有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感染蝙蝠攜帶的病毒呢?避免人獸共患病主要的防護途徑是要禁食野生動物,嚴禁捕獵野生動物,減少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要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當前國際上提倡的“同一個世界,共同健康”的理念,就是將人類社會、野生動物與環境保護都結合了起來,這樣才能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