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日前发布的一份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超过300亿斤。

看到这个信息,说实话,还是让人感到心痛,毕竟我国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且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粮食。在这种情势下,每年城市餐饮浪费超300亿元,这无论如何都让人感到可惜。

非但如此,我国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粮食损耗也较大,造成了巨大的粮食损失浪费,中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也高达700亿斤以上。这对粮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可见,餐饮与生产、储运环节的浪费,更加让人担忧,且目前这种情况若不制止,真的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制止粮食浪费行为已到刻不容缓地步。

那么,到底该怎样才能制止粮食浪费?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类用粮单位、社会居民社区建立相应节约粮食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各类形式加强对节约粮食重要意义的宣传,主要是宣传中央政府要求节约粮食的相关要求,让全社会形成一种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氛围。二是建立各种节约粮食奖励及浪费粮食处罚的相应机制,形成节约粮食齐抓共管的态势。就是以各级政府名义制定制止浪费粮食的相关奖罚措施,对于节约粮食工作做得到位、效果明显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反之对节约粮食完全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浪费粮食现象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金额。比如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三是颁布相应法律规范,依法维持国家粮食安全。

目前在制止浪费粮食上的法律制度尚处空白,特别是餐饮浪费的专门法律更是空白,现行法律中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仅有原则规定,不具体、不明晰,缺乏更具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一些更具体的规定法律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制止粮食浪费的广度和力度不够,亟需提升法律层级。由此,应尽快将节约粮食、制止粮食浪费纳入立法轨道,对浪费粮食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加强浪费粮食行为的成本,增强全民节约粮食的自律意识和危机意识。四是建立社会立体监管体系,提高社会监督力。即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的反粮食浪费监督体系,吸引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众共同参加监督的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对制止和监督粮食浪费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将一切浪费粮食行为置于有效的社会监督之下,消除所有浪费粮食行为的社会真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