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患者減負約280億元!2020國家醫保談判結果“五大亮點”解讀

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談判准入結果正式公佈。其中3個國產PD-1單抗產品全部入圍,29種臨牀價值不高的藥物被調出目錄,藥價平均降幅超50%,預計2021年可累計爲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12月28日,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宣告本年度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落下帷幕。自2015年10月,衛生計生等16個部委(局)建立起部門協調機制,組織開展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以來,醫保談判迄今已是第五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佈會現場瞭解到,此次談判涉及162種獨家藥品,其中138種目錄外藥品談判成功96種,24種目錄內藥品談判成功23種,談判總成功率達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另有23種非獨家藥品被直接調入目錄。

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新聞發佈會現場。(尤方明  攝影)

經過本次調整,2020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共收入藥品總數爲2800種,相較2019年版本新增119種,調出29種,淨增90種。新增藥品共涉及31個臨牀組別,佔所有臨牀組別的86%。新版目錄將於2020年3月1日啓用。

發佈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熊先軍稱:“醫保談判繼續堅持‘以量換價’,目的不是省錢,而是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確保廣大患者的負擔進一步降低。”

經熊先軍介紹,本次國家醫保談判工作可謂亮點頗多。其中,談判藥品降價幅度超50%,藥品支付標準同步確定,患者支出減免近70%,入保藥品覆蓋面廣,新冠肺炎治療藥品及16種今年新上市藥品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阿斯利康藥業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彬表示,通過這次醫保談判,患者、醫保和企業將迎來三方共贏。

亮點一:藥品降價幅度超50%

歷年來,談判准入的藥價降幅均十分明顯。2015至2016年首輪醫保談判,3大談判藥品的價格降幅均超過50%;2017年,36個談判准入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44%,最高的達到70%;2018年,17種抗癌藥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藥價平均降幅達56.7%;2019年,70個談判新准入藥品的價格平均降幅達60.7%,最高降幅達81%,而27個續約成功的藥品則在原有價格的基礎上平均再降26.4%。

本次醫保談判殺價力度雖大,但幅度有所放緩,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與之對應的是談判成功率提升至73.64%,相較去年的64.7%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熊先軍稱:“此次醫保談判的前期溝通工作較爲到位,能夠把專家組藥價測算的要點和原則讓企業掌握,因此企業在本次談判中的原始定價並不高,所以說我們這次的降幅就不會特別大。”

在談判過程中,評審專家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最終針對14種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獨家藥品的談判均告成功,這14種藥品平均降價43.46%。熊先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14種藥品原先是沒經過談判直接進目錄的,我們觀察發現這些藥通過市場競爭的降價幅度不高,所以存在一定的談判降價空間。目錄內也存在可替代的藥品,如果談不攏,剔除掉這些藥對老百姓的影響也不大,所以企業也願意讓步。”

針對創新研發成本較高的抗癌藥,尤其是PD-1單抗產品,評審專家同樣在降價上下足功夫。熊先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從病人獲益的程度來說,PD-1的定價肯定是很高的。但我們知道,今年是7款PD-1或者PD-L1藥品參與談判競爭,中國市場上或者即將上市的PD-1藥品它們的競爭就更激烈了。那我們要考慮到這個因素,降它們價格。”

亮點二:醫保支付標準同步確定,爲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根據7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佈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十二條規定,原則上新納入《藥品目錄》的藥品需同步確定支付標準。在本次醫保談判前,國家醫保局組織了藥物經濟學測算組與基金測算組兩大小組,根據同種藥物及競爭藥物的省際與國際零售價格比對、藥品的臨牀必需性、創新性以及地方等標準,估算出談判藥品的價格,再給到談判小組。談判專家、上海市醫保局價格採購處處長龔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這實際上是談判藥品價格的天花板,只能低不能高。最終談出來的價格纔會是實付價格。”

浙江省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偉對此表示:“過去有些藥品,尤其是進口藥品,僅准入無標準,導致了漫天要價的情況。今年工作實現了醫保準入和醫保支付標準的更好銜接,今後進入醫保目錄藥品都要通過談判或帶量採購明確支付標準。”

據熊先軍介紹,加上醫保報銷,患者負擔已被大幅減免:“對現行目錄內114種談判藥品的監測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12.84萬人次收益,實際報銷比例達到68.05%,與談判前相比,累計減少患者支出558.72億元。”

根據國家醫保局及人社部共同發佈的政策解讀消息,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爲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亮點三:入保藥品覆蓋面廣,涉及抗癌藥、兒科藥物等

本次醫保目錄收錄的藥品覆蓋面頗爲廣泛。最終談判調入的96種獨家藥品,加上直接調入的23種非獨家藥品,共涉及31個臨牀組別,佔所有組別的86%。

展望各重點領域,針對抗癌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表示:“一直以來醫保談判對抗癌藥的砍價力度都是最大的。今年的醫保目錄新增藥品中不僅增加了病發率較高的肺癌、乳腺癌用藥,針對胃腸胰等內科病腫瘤的用藥也有涉及。”

在PD-1單抗產品方面,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以及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此次均被納入醫保,加之去年入目錄的信達生物產品信迪利,目前醫保目錄中共收納4款PD-1產品。

針對兒科用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冀曉華稱,本次醫保談判共收錄7種兒科用藥,充分考慮到了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藥物均以顆粒爲主,易於患者服用。此外,由於兒科門診病例九成以上爲兒童呼吸系統與消化系統疾病,本次調整用藥特別針對這兩種疾病做了專門收錄。

亮點四:所有新冠治療藥物、16種創新藥均入醫保 

根據國家醫保局於8月17日發佈的《2020 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本年度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將藥品准入時限從原先的上一年12月31日延長至發文之時,也就是說2020年8月17日前經國家藥監部門批准上市的藥品均可申報談判,這一舉措爲創新藥入醫保進一步拓寬渠道。

從談判結果來看,16種今年新上市藥品最終被納入目錄。黃彬表示:“我們用於治療卵巢癌治療的奧拉帕利片在今年申請了新的適應症上市,並最終入圍醫保目錄,這真正實現了醫保藥品目錄的動態調整。”

另外,隨着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防治新冠肺炎的藥品被納入目錄,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藥品已被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許偉認爲:“本次醫保談判實現了藥品研發上市和醫保準入的無縫銜接,老百姓第一時間能夠享受到醫保談判成果。”

亮點五:患者、醫保和企業三方共贏

本次醫保談判首次引入了企業申報環節,進一步加強了藥企與政府間的溝通工作。儘管藥價降幅力度較大,但參會的企業代表也表明,在確保合理商業回報的同時,願意以最低價格報價。黃彬表示,入圍醫保目錄能夠帶給企業“以量換價”的合理預期,企業也願意實現患者、醫保和企業的三方共贏。

醫保目錄調整基金測算組組長、北京市醫保中心主任鄭杰特此對參與談判的企業表示感謝:“得益於前期的溝通工作,絕大多數企業的申報藥價大幅降低,和基金測算組的估算區間相差不大,體現了其社會責任感。”

黃彬還就創新藥企研發的需求向政府提出建議。他稱,由於我國基本醫保的籌資水平仍然有限,新藥的高額研發成本和醫保基金的實際承受能力間存在一定差距,對於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顯得極爲重要,應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用藥費用納入保險範圍。

此外,針對患者人羣少及負擔較重的重大疾病及罕見病用藥,黃彬建議嘗試探索國際前沿的按療效付費、多方共付等創新支付模式來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

(作者:尤方明 編輯:週上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