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相当于古代官员的工资。俸禄的多少和朝代有关,也和官员品级有关。商周时期,没有明确的俸禄。当时的官员几乎都有封地,土地中出产的各种粮食作物就是他们的俸禄。大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员的俸禄多为粮食。这种俸禄制度被称为“给谷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俸禄中多了丝绢制品。到了唐朝形成了完善的俸禄制度,官员的俸禄包括实物、土地、货币。这三项又被称为:禄米、土地和俸料。

很多人一定会好奇一个问题,唐朝的官员到底多么有钱,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多少东西?带着这个问题,好好聊聊唐朝的官员俸禄。在唐朝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俸禄。按照《新唐书》中的记载,只有掌握实权的职事官才有俸禄。也就是说,有具体工作的官员才可以领取俸禄,那些虚职官员,不干活就享受不了俸禄。说白了就是,要干活才给钱。

唐朝初年,一品官员的月俸中有三分之一是钱,三分之二是实物,此外还有朝廷赏赐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永业田”,一品官员大概有12顷。最小的九品官也可以分得2顷。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矛盾,毕竟良田的面积是有限的,谁都不愿意要荒地。好的土地分完了,总会有一部分官员没有分配到。朝廷想到了一个办法,没有分到永业田的官员,按照一顷地分30斗粟米的方法,折算成粮食分给官员。

换算一下,如果一个九品小官,没有分获田地,那么他一个月可以有60斗粟米。唐代的一斗米大概是12斤左右。计算之后,就会知道,每个月可以有720斤粟米。仅凭俸禄中的一项收入,就不会饿死了。

可以这样说,唐朝的九品小官如果想要获取温饱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宋朝人把唐朝的俸禄制度总结成一句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好读书,参加科举,一朝步入仕途,就摆脱了生活的危机,不会饿死了。科举入仕的官员比平民、农夫、商人幸福太多了。

唐朝有个白居易的诗人,他透露了一个官员俸禄的小秘密。官员的实际收入会高于约定的标准。比如他担任江州司马的时候,按照品级,他应该有月俸五万文钱。他在一首诗中说,他每个月可以有六万多文。但是他没有说明,多出来的这部分钱是怎么回事。有史学家认为,这体现了唐朝的俸禄中包含福利、奖金之类的项目。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官员们的俸禄相应地变少了一些。即便如此,也足可以保证温饱。由此看来,唐代的官员,不管有钱没钱,吃饱饭还是不成问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