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义和团,就不能忽视古代中国农村的一整套底层逻辑。

正所谓皇权不下县,历朝历代的中央集权是不会下沉到广大农村的,所以广大农村地区是由乡绅说了算的。

乡绅属于士阶层中的基层,家有余粮,生活殷实,读过书,识过字,有的考过科举,中过秀才,有的甚至年轻时做过官。他们普遍信仰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与朝廷的意识形态基本一致,所以朝廷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分享权力。正是这些人,统治着中国基层大多数普通的农村地区。

我从来不会刻意美化乡绅阶层,看过《白鹿原》的都知道这群人是什么德行。但他们也的确有古道热肠的另一面,主持祭祀,修建私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荒年,出钱赈济,兴修水利等等,这些都是由他们一力维持。

所以,乡绅在普通乡民眼里就是意见领袖。

说这么多底层逻辑,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义和团兴起的背后其实都是乡绅在运作。

农民自己是不会革命的,他们必须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迸发都会力量,义和团同样是如此。否则,那些漫天飞舞的揭帖,你觉得会出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义和团民之手吗?

那为什么乡绅要煽动义和团去杀洋人呢?

很简单,因为洋人介入农村,破坏了农村原有的政治秩序。

首先,有头有脸的洋人都在城里,下乡的洋人一般来说都是传教士。而我之前说过,乡绅都是极度信奉儒家这套意识形态的人,华夷秩序在他们眼里是理所当然的,洋教的诸多教义既令他们不满,也令他们困惑。所以他们才会对洋人和洋教的介入十分不满,恨不得杀之后快。

而且这么多年来,乡村的政治秩序都是由乡绅说了算的,但洋人一来,就都要听他们的了。乡绅说我不允许在这里传教,传教士就说了,你们清朝皇帝允许传教的啊,不信咱们去找县太爷问问,一问,确实如此。

而且传教士在乡村传教,很多以前受了乡绅欺负的人见传教士如此厉害,连县太爷都不怕,就赶紧来投靠,入了教成了教民。果然在乡里都能横着走了,遇到乡绅都不用给他作揖了,直接跟他平起平坐。

上至皇帝,下至县太爷,都畏惧洋人,如同羊畏惧狼一般,就连村里的屁民都开始骑在他脖子上拉屎。乡绅不理解,更不甘心,不甘心手里的权力就此失去。

于是,乡绅决定自己单干。在这方面,乡村是有着悠久的自卫传统的。每逢乱世,朝廷都没了,乡村都会在乡绅的领导下自发形成团练,去抵御外来入侵。

而且,晚清办团练也没啥新鲜。清中期时乡村生存环境恶化,经常遭遇土匪劫掠,团练就已经出现了。而广东作为反对洋人的前沿阵地,也早就兴办了团练。后来为了抵御太平天国时,南方不少地方都组织了团练,像曾国藩就是在团练的基础上形成了湘军。所以,北方的乡绅也如法炮制,弄出了一类以反洋人反洋教为主要斗争任务的团练。

这就是义和团了。

他们没事时就躲在乡里练拳习武,有事了就立即组成统一战线对抗洋人洋教。一些平时就喜欢舞刀弄棒的农村盲流终于有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不仅教授拳脚兵刃,为了展示自己的能耐,还玩起了杂耍,诸如胸口碎大石、油锤灌顶等,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刀枪不入的神功,是神仙下凡教我的。

换你你肯定不信,但那时候的乡民愚昧,就连乡绅都觉得厉害,大家都欢欣鼓舞,觉得学会了刀枪不入的神功,谁还怕洋人?

但你这么弄可以,可清廷那边天天接到洋人的抗议,外交照会满天飞,搞得总理衙门头都大了,这还行?可巧,这时候的山东巡抚毓贤还是个仇外排外的老愤青,所以对义和团默许纵容甚至支持。清廷必须对义和团加以控制,于是换掉了毓贤,让袁世凯上。

袁世凯比较强硬,拿着毛瑟枪毙了几个义和团的拳师,澄清了刀枪不入的谣言,所以义和团开始往京津转移。

这帮人在农村搞一搞还行,到了天子脚下就叫不知轻重了,动手杀了人家外交人员,于是引发了外交纠纷。

要说清廷息事宁人也就罢了,正巧这时候慈禧太后和西方各国也有矛盾,咱具体不去说这个事,反正慈禧也是脑洞清奇,一不做二不休,让义和团去替她堵枪眼。

有了老太后的肯定,义和团在京津算是彻底反了天,到处散发揭帖,把洋人损得啥也不是,然后不敢跟洋男人干,到处朝洋女人洋小孩下手,还对所有跟“洋”沾边的人极端不友好,比如卖洋货的、搞洋务的、会外语的、用洋物件的。

但慈禧没明白一点,这就是群乌合之众,人数是多,以为能搞人海战术,结果打个使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八国联军枪一响,全撒丫子跑了,最后还是要靠正规军上。

客观来说,义和团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满。但这种反抗是朴素的,因为西方的介入已经不可避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近代化是唯一的办法,排外仇外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而且说到底,义和团的反抗是利益之争,权力之争,是乡绅企图维系乡村政治权力的产物,更是慈禧企图借民众怒火去实现其政治权谋的牺牲品。

但说义和团是牺牲品又不太恰当,如果说他们都是牺牲品,那死在他们刀下那些无辜者又是什么呢?

不得不说,义和团让我们不禁窥探到不受理智约束的人性之中最幽暗的角落,而之所以他们会有这种不受理智约束的状态,根源就在于无知,在于被愚弄。

所以,在对于义和团的讨论中,究竟谁更无知,这真的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