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我不得不说,我活的太累了,你们从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老师对我的失望,同学们“开玩笑”般的话语,还有你们,我早已绝望。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绝笔,看得让人心碎,这是有多绝望才走上这条路啊。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同学们善意或者不那么善意的嘲笑,让他的心灵雪上加霜。

累,身体累,心累。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每天天不亮就去学校,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谁会想到,今天的学生有多么苦,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要求像成人一样,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学习不能落后,身体不能垮掉,而且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更要各方面都优秀。

他们本应该在最美好的年龄享受最快乐的时光,可为什么承受了比成人还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遭受别人的指责,为什么会选择放弃生命进行解脱?他们到底是天生的玻璃心,还是另有根源?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有没有关心过这些本应该幸福快乐的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而我们的家长们从来不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一句话,矫情。他们总是将孩子和她们自己的童年比,比什么,比幸福,动不动就说,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啊,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没有,吃的没有今天的孩子吃得好,穿也没有今天的孩子穿得光鲜,哪一个孩子不是小公主,小王子呢?

可是,从古到今的公主与王子都是有自己的痛苦的,而且,他们的痛苦无处诉说,说了就是矫情。

而今天的孩子也是这样,虽然许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每天起早睡晚地忙碌于学业时,也有心痛,但是,想到将来的竞争多么强烈,于是,只得狠下心来硬逼迫孩子学习,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或者兴趣班,逼迫内向的孩子往外向发展,又将性格外向的孩子逼迫他收敛。

而家长们也不轻松,为了孩子的学习,也被绑架了。他们想不通,当年他们读书时,家长没怎么辅导,也没有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提高班,自己依然完成学业,而且还考上大学,再不济也是大专。

可今天的孩子开始读书,自己就不轻松了,现在有微信,每个班级有班级群,孩子被圈住,家长也被圈住了。被圈住的家长不得不在工作之余辅导孩子的学习,过去家长也要检查孩子的作业,也要签字,可是,如果没有签字,老师也没有办法,现在不同,现在有微信群,谁敢不给孩子作业签字,那么肯定被批评。

有的家长退群,但是,你可以退出微信群,但却无法退出老师的视野。无法退出孩子在班级中暗自竞争。

一些家长辅导孩子居然心梗,有的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有的甚至在打孩子的时候缺乏分寸感,直接将孩子打死。

除了孩子的学业以外,如今的家长感觉自己已经不会教育孩子了,教育专家们纷纷在各种平台上贩卖教育理论,也贩卖焦虑。

甚至连孩子上学放学是否应该接送,家长能不能帮着背十多斤的书包都要干涉,一会儿提倡快乐教育,一会儿将快乐教育归于穷人教育,一会儿穷养孩子,一会儿要给孩子比较优渥的生活,让孩子拓展视野。

这些理论让家长无所适从,于是,他们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们从小就被家长赋予希望,家长们没有实现的梦想都要孩子实现。而这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被寄予希望,尤其是山村孩子,更是寄予全村人的希望,考上大学,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而且让家人也过上好日子。

等他们长大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依然在农村的,肯定希望孩子将来考上大学,进城工作。那些没有考上大学,但却摆脱农村,在城市打拼的,希望孩子将来不走自己的路。

自己只有本科,甚至大专的,肯定希望孩子将来考上985或者211,考上研究生,甚至出国。

家庭条件优渥的,更是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他们与父母的感情被距离淡化了。

而与家长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们与父母的感情仅仅靠成绩维系,孩子成绩好,不惹事,家长高兴,对孩子也疼爱更多(但是,这种疼爱却不是理解基础上的疼爱)。孩子成绩差,气不打一处来,每天没有好脸色。

现在别说孩子被手机迷住,家长也如此,许多家长玩手机忘记孩子,甚至让孩子处于危险中,甚至有的家长痴迷游戏痴迷追星超过孩子。

就像写这封遗书的孩子,他可能是成绩不够好的孩子,但不那么调皮捣蛋,也不惹事,家长对他忽略更多,关注很少。唯一的关注就是孩子的成绩,当然,今天的家长也关注孩子的性格,对于不那么喜欢交流的孩子,心里也很着急。你说,这孩子不但成绩差,而且性格还不好,将来怎么办啊。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而孩子也渐渐地对家长关闭了心灵,等家长想与孩子交流时,却不知道说什么?而孩子对家长也是默默无语。

许多家长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这些孩子不知每天想啥子,你问他(她),他(她)也不肯对你说心里话。倒是对着手机或者电脑说不完的话。

这个写遗书的孩子跳楼不是第一起,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跳楼自杀的不少。

从网上看到,江苏南通一名13岁的男孩因为玩吃鸡游戏,跟父母争吵。一时想不开,跳楼自尽。男孩的父母表示,要把游戏公司告破产,因为他们觉得是游戏害自己的孩子想不开。

2016年11月8日,湖北一名初中生被老师批评后跳楼自杀。

2017年1月16日,江苏南通一名初三男生因为在学校遭受体罚而跳楼自尽。

2017年,吉林一名初中生因为被老师当着全班面批评作业未能完成,第二天在家里跳楼身亡。

2018年5月,广州市一名被誉为“三好学生”的学霸,因为频繁遭受舍友的语言侮辱,一时想不开,跳楼自杀。

以上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而且,这些都是冲动型自杀的,也就是因为一件小事(但在他们心目中却是比天大的事)还有一些就像这个写遗书的孩子,因为生活绝望而自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自杀的儿童大概有2580人,有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了好”这类话。

为什么这么多未成年人感受不到生而为人的快乐,内心存在寻死的想法?

于是,有的人开始猜测了,现在的孩子都是给惯的,一个个当宝贝宠,不打不骂,能不出问题吗?看看那个时候的我们,哪一个不是被打出来的?都活得好好的。

现在的孩子玻璃心,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主要还是缺少挫折教育,应该让他多吃点苦头,多承受一些压力。

现在社会太乱,网上不良的东西太多,看看那些暴力的游戏,电视剧,电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能不学坏吗?现在的孩子就知道抱着手机玩游戏,那些游戏公司都有责任。

总之,他们心里,孩子自杀怪别人,在学校就是老师的错,老师批评学生,话语重了,孩子自杀,肯定是老师的错,老师没收手机,更是老师的错,如果老师没有批评学生呢?肯定是老师眼神杀,老师承受不住。

怪了学生就怪社会,比如,游戏,比如追星,在今年疫情期间,有孩子因为家长不给自己买智能机,自杀,因为不能给自己的爱豆应援,于是自杀,那就怪社会。

家长唯独没有怪自己。

家长的想法就是,我给他们提供物质生活就可以了,不让他们饿着冻着,不让他们流落街头就可以了,我要上班,要养家糊口,哪儿有时间管孩子啊。或者说,我怎么没有管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我都心梗了,还没有管么?

什么,精神世界,什么,孩子的内心,丁点儿大的小孩哪有什么内心世界喔,哪儿有什么忧愁喔,要说愁,难道不是我们成年人吗,别的不说,车贷房贷都让我愁。

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忽视孩子内心痛苦,因为家长要挣钱,教师要抓成绩,所谓谈心都只是表面,而且都是与成绩有关。

有人说,孩子自杀是因为家里穷。的确,家庭贫穷的孩子因为自卑而自杀,或者被校霸欺凌(家庭不能为他们撑腰)而自杀。可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就不自杀么?也有,这些家庭中,有的家长忙着挣钱,根本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觉得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只顾给孩子金钱。孩子有钱,但缺乏父母的爱,内心痛苦无法表达。

有的家庭有钱,但夫妻感情不好,一方有外遇,不会关心孩子,另一方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甚至把痛苦传递给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妈妈没用,爸爸不要妈妈了,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自杀了。”让孩子更加痛苦自责。

自卑与缺乏安全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泥淖,面对这些未成年人的自杀,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深思,如何让这些孩子走出绝望的泥淖,让阳光照射到他们心灵深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