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秦赋》的热播,关于秦朝的话题也被人所热议,而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便是,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秦始皇的伟大和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说,但有人认为,无论其历史贡献有多大,都无法抹去“暴君”的称号。

其实,如果站在后世的视角来看,秦始皇的某些作为,的确与“暴君”无异。但我认为要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就不应该避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纯以后世眼光去看,否则与“事后诸葛亮”又有什么区别。

秦始皇想要万世传承,却成为“暴政”根源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于如何治理这个新生的国家,秦国朝堂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辩,丞相王绾建议继续沿用分封制,而廷尉李斯等则建议推行已经在秦国取得成功的中央集权制。

从后世来看,周王朝传承八百年已算不短,但秦始皇想要的却是万世一系,因此他没有采纳王绾等人的意见,而最终选择了全面废除分封制,改为推行中央集权制,而促使秦始皇下次决心的,便是该制度在秦国取得的成功。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开始将秦国的一系列制度,开始推向全国,开始全面推行郡县制,并着手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货币等等。不过,秦始皇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些制度虽然能在秦国取得成功,但却不一定适用于山东六国

从后世角度来看,秦始皇的一系列制度无疑是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可如果放在当时的老百姓身上,由于秦始皇所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等于将六国此前的统治模式、生活习惯、社会制度等全部推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百姓们的承受范围,因此大量制度的革新,非但没有让秦国的统治迅速稳固,反而让百姓们无所适从,进而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举个例子,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始皇开始在全国推行“黔首自实田”制度,这项制度本是为了废除旧有的奴隶制下的土地政策,改而推行土地私有制,本是善待百姓的一项制度,但由于此前一系列制度造成的恐慌,百姓们反而对此难以接受,并由此引发了南郡的叛乱。

如上,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照搬秦国制度的施政策略,可以说是其成为“暴君”的根源,正是由于一系列制度革新带来的恐慌情绪,导致六国百姓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制度推行速度缓慢。

秦朝的法家治国思想,导致秦政变成了“暴政”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便开始延续法家治国思想,而法家治国讲究的便是“法、术、势”,具体表现为“法网严密、高效执行”,即以严格的奖惩制度来确保制度的推行和国家的运转,这是《秦法》的核心。

如前文所述,由于民间的恐慌和抵触,导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系列革新推进速度极为缓慢,然而一直以来的法家思维,使得秦朝高层没有思考问题的根源,反而以更为强烈的手段强制政策的推行,这才是秦国“暴政”的根本原因。

秦国由于最初被周天子分封于西陲,地处戎狄包围之中,艰难求存的过程中,秦国上下受西戎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相对于中原诸侯国而言,秦国在战国以前,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均大幅度滞后,这点从秦国崛起后,中原诸国称其为“虎狼之国”便可以看出来。

然而,正是由于秦国的落后,才使得秦国打破旧有制度相对较为容易,这是“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而中原诸国由于受先进思想文化影响较大,反而很难进行深彻的变法

可是,正是由于秦国与山东诸国的巨大差异,导致秦国的成功难以复制,秦国百姓能够接受严苛的《秦法》,并不代表六国百姓就能接受。秦国百姓在法家治国思想下,能够将自己作为秦国这辆战车上的一颗螺丝,勤勤恳恳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六国百姓接受不了啊,他们想要的,还是以前那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管理,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了一颗螺丝、一个零件。

然而,已经习惯了秦国法家治国思想的秦朝官员们,他们可不会理会百姓们的想法,在他们的固有思维中,只要朝廷命令一下,就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推行难度大、进展慢?不好意思,那你只能接受《秦法》的严惩。于是,一方面是民间不断积累的怨气,而另一方面则是朝廷不妥协的持续高压,秦政于是在百姓眼中,自然也就变成了“暴政”。

秦朝大型工程太多,百姓被劳役折腾的痛苦不堪

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不仅接连开启了骊山大墓、长城、灵渠、秦直道、西南栈道等大型工程,而且又接连向南越和匈奴用兵,在那个生产运输手段相对落后的年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从出土的云梦秦简来看,虽然秦朝的《徭律》和《戍律》相对较为合理,可这么多大型战争和工程的同时展开,仍然使得百姓们的劳役频率极高,每年征发劳役那是常态。

凭借秦国完备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朝廷能够充分掌握各郡县劳动力情况,从而为使得秦国能够在百姓承受范围内,从而将全国劳动力发动到极致。然而,这种合理的劳役征发,却是对于秦国百姓而言的,毕竟秦国百姓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可对于六国百姓而言,那简直就是苦不堪言。

然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开始推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只是在户籍上有些轻微的差别,秦国人入“故秦民”籍,关东六国入“臣邦人”籍,而且实行什伍连坐、相互监视,别说你想逃避征发,就是偷懒、逃跑都不行。

一方面,六国百姓被频繁的劳役搞的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在秦国的严密管理之下,百姓们又无法逃避。久而久之,可想而知六国百姓对秦朝统治的怨恨程度。

在秦始皇看来,他的所作所为与秦国历代君主别无二致,都是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殊不知,在六国百姓心目中,他却早已变成了一位“暴君”。于是,当这种怨恨积聚到了极点,当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此外,六国士子对于秦国也早已不满,而这些人又掌握有极大的话语权,再加上汉朝时期朝廷的舆论导向,以及百姓们对于秦朝和始皇帝早已怨恨已久,秦始皇“暴君”之名便也就此坐实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