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與奉獻】記錄奮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一線的那些人和事護航冷鏈食品安全的“數據先鋒”

今年7月,石星在冷鏈食品採樣工作時的照片(圖由受訪者提供)

新疆網訊(記者王璇)冬季冷鏈食品的核酸採樣工作該如何標準化操作?檢測數據該如何更科學地歸集和分類?如何更加快速地形成樣本反饋結果報告,爲流調工作提供支撐和便利……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石星作爲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民生保障和食品安全(冷鏈食品冷鏈物流和郵件快件)組的一員,每天一絲不苟地跟各種數據打交道,把自己磨鍊成護航冷鏈食品安全的“數據先鋒”。

全力抓好冷鏈食品全鏈條監管,健全完善冷鏈食品和郵件快件的防疫監測預警機制,是烏魯木齊市疫情防控八項監測預警機制之一,只有全面抓好貫徹落實,才能做到及時發現、迅速預警、有效處置。

12月28日,記者見到石星時,他正在辦公桌前奮筆疾書,他要快速把剛剛收到的檢測數據,建成規範化的數據臺賬,再用信息技術及時發現數據可能出現的錯誤或漏洞,嚴格排查後,將數據形成報告上交。

“數據的歸集和分類,容不得一點兒馬虎。”石星手指着一份數據表格告訴記者,每個冷庫、冷鏈車等冷鏈食品購銷環節的臺賬數據收集上來後,他們都要認真檢查,然後分類,如果出現字跡不清楚、數據有出入的地方,都要立即覈實清楚,這樣纔不會耽誤下一個環節的工作。

石星還需要經常到各個冷庫實地檢查,對一些冷庫經營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採樣方法和數據精準上傳的培訓,避免漏採、送樣混亂等問題。

“企業是否規範化管理,對冷鏈數據的追溯起到極其重要的依據作用。”石星說,企業正確用好數據平臺,才能通過系統實現冷鏈、郵件環境採樣數據化流程管理,同時各採樣機構也可以通過平臺及時獲取採樣標本的監測結果;如果採樣標本出現問題,可以通過系統發送相關預警到各職能機構。

記者注意到,石星辦公桌上的水杯比一般水杯要大一些,不同顏色的記號筆放滿了半個抽屜。

“不知道什麼時候養成了習慣,喝水小口抿,杯子大些,少跑幾次,能節省不少時間用來覈對數據呢。”石星說,從冷鏈食品的環境採樣工作,到數據採集工作,再到數據歸集工作,今年以來,保障冷鏈食品安全各個環節的工作錘鍊了他,現在各種數據報告上都有不同的標註內容,就是希望能給下一個環節的同事儘可能多地提供便利。

石星原來是市市場監管局檢驗檢測中心業務發展部主任,今年6月,當首府冷鏈食品檢測方面需要增加人手時,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前往一線崗位,經過相關部門的專業培訓後,他跟幾位同事一起,加入到對首府各個冷庫的環境採樣工作中去。

對冷庫內的每一件食品進行採樣、外包裝與內包裝都仔細檢測、認真填寫每一張採樣記錄表……石星在冷庫採集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天,微信運動步數的記錄都超過了兩萬步。

同事休息了,他還坐在電腦前認真核對數據;哪個冷鏈採樣環節急需人手了,只要他不忙,都主動報名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這些崗位不算辛苦,還有更多在一線堅守的人。”石星說,他和同事正一起研究和制定各種操作方案,這是一項新的考驗,他們多幹一些,消費者就能多一份安全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