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但这期间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很多人都在寻找救国的真理和道路。慢慢地,终于有人意识到民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唤醒民众,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0年出生的晏阳初,既读过私塾,又在香港和美国留过学,接受过中西两方面的学术思想。一次大战时,晏阳初为旅欧的华工当翻译,大量接触了这些目不识丁、却任劳任怨的中国劳工。

回国后,晏阳初又深入中国农村进行广泛的调查,从而总结出了中国人“愚、贫、弱、私”的四个特点,愚昧、贫苦、懦弱、自私,这话听起来很刺耳,却是旧中国百姓的真实写照。

满清立国以来,中国的科技和文化进步完全停滞,甚至大幅倒退。为了维持满清的统治,乾隆编个《四库全书》,篡改了大量史书,又毁了无数古代典籍,使古代中国的很多科技成就失了传。愚民才是最符合满清统治需要的,能够忍受欺压和剥削、乖乖纳粮的,才是良民。

满清是一个统治多数民族的权贵阶级,不允许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凡是企图复兴真正汉家文化的人,都将遭到严厉的镇压。即使是儒家,也被阉割得只剩下为帝王服务。

至于尚武精神更是被满清统治者所禁忌,连以汉人为主的绿营都无法得到最先进的火器,只能听从八旗权贵的命令。只可惜,八旗自己不争气,入关几十年便腐化。满清权贵既要依靠汉人武装维持自己的统治,又要防止被汉人武装反噬,满清其实也挺累的。

在一个只知苟活,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的社会,平民百姓除了为自己以外,还能怎么样?自私是理所应当的,只有自私才能活得下去。所以,苛求清朝的百姓不自私,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到了清末,中国人口已达四亿多,耕地面积却并无多少增加。即使引进了美洲高产作物,广大百姓挣扎在生死边缘,能有一口饱饭已是不易,还能有什么追求。这样的国民能不愚、贫、弱、私吗?

但是,晏阳初得出如此结论,并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和忧心。他骑着骡马,考察华北农村,深感中国已经停滞不前数百年,20世纪的农村却与明朝别无二致。

晏阳初在与旅欧华工的接触中,深深感到在这些中国百姓之中,蕴藏着朴素着爱国思想,以及传统的中国智慧。他相信只要广开民智,一定能使中国摆脱穷困和落后。

正是这些经历,使晏阳初在回国之前,便已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劳苦大众,他拒绝高官厚禄,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从20年代开始,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识字运动,要从零做起,唤醒亿万中国同胞。

晏阳初从长沙开始,推行全城平民教育计划,他组织400多名小学教师宣传平民教育,先后招生2500多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教育运动,规模虽然不大,但影响极其深远。最主要的是,在他招收的义务教员当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叫毛泽东。

晏阳初不仅致力于平民教育,还对中国的基层组织进行过改造实验,他在定县翟城村成功地进行了自治实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当他打算向全国推广时,抗日战争却愈演愈烈,只得暂时停止。

抗战胜利后,晏阳初再次国民政府申请进行乡村改造,可蒋介石不肯给经费,留着钱打内战呢。没想到,晏阳初找到美国总统罗斯福,强制要求把对华援助的5—10%用于乡村改造,让蒋介石恼怒不已。晏阳初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赢得了全世界尊重。

很多史学家认为,毛泽东从晏阳初那里学会了平民教育的思想,为一生的奋斗奠定了基础。他开办农村讲习所,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1840年以来的中华民族救亡运动,更像是精英们的游戏,革命党、遗老遗少、买办等等,把民众当作利用的对象,是他们征兵征粮获取财富的来源,却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国家的主人。

只有毛泽东,把平民教育运动发扬光大,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现今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读不起书、吃不饱饭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中国家家户户有新房、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富足,以后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