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突然又傳來東線第6軍第55師遭日軍第56師團衝擊而潰敗的噩耗。這是個災難般的壞消息,但對杜聿明卻是挽回面子的好消息:因爲自平滿納提前撤退,又成爲“有預見”的英明正確了。此時,孫師既然解圍戰成功,穩定了西路,則導致18日自平滿納急撤的判斷就難以說出口,所以杜聿明後來在回憶錄中含混地說,放棄平滿納會戰是因爲“東西兩路危急”,完全不顧時間順序上的矛盾。”

01.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兵鋒直指東南亞,同時,爲了挽回自己的國際聲譽,和提高我國的國際聲譽,保住最爲重要的生命線,滇緬公路,就這樣,圍繞着東南亞地區日本、美國、我國以及英國在這塊地方展開了廝殺,這其中爭奪最爲激烈的就是在門戶地帶緬甸地區的大戰

▲第一次緬甸戰役舊照

關於第一次緬甸戰役,這一場大戰對於中國遠征軍來說是一場非常憋屈的戰爭,是一場非常茫然的戰爭,在正面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日本軍隊不相上下,相互廝殺得非常激烈,但是這支軍隊在戰術上犯了一個失誤,那就是被日本軍隊抄了退路,失去了退路的遠征軍被迫進入到了兇險的野人山,在野人山兇險的地形和自然條件之中遠征軍的損失非常嚴重,在回國的時候大部分士兵們都已經是戰死在異國他鄉。

▲緬甸戰役舊照

造成這次損失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是如果我們回顧這一場第一次緬甸戰役的話,就會發現這種慘重的結局背後其實是充滿了無奈,對於日本來說,進攻緬甸的戰略目的是非常單純的,是非常直接,非常簡單的,每一個進入到緬甸的日本軍人的戰略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可以順利地奪取緬甸的話,就可以掐斷運輸中國戰爭物資的大動脈,滇緬公路,掐斷了滇緬公路可謂是一箭雙鵰,既可以給自己掠奪到一些最想要的戰略物質,還可以封鎖住在西方世界往我國運輸的增援物資。

02.

而對於英國、中國和美國來說,整個東南亞戰場上的局勢就顯得異常複雜了,對於美國來說,美國對於日本其實是抱有一種縱容的態度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美國是非常希望日本可以拿下緬甸的,美國人非常希望日本軍隊的戰刀可以割掉在緬甸地區盤踞了多年的英國勢力,只要英國人從緬甸地區被趕跑了,那麼就會帶來美國人最想要看到的一種連鎖反應,那就是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和東亞地區的歐洲地區的利益基本上都要拱手讓渡給美國,美國就會成爲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新主人

▲丘吉爾和羅斯福舊照

所以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當中,美國人的態度是裝聾作啞的,美國人基本上是採取了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的態度,但是到了之後幾次的緬甸戰役的時候,美國就突然是態度大變,在戰場上投入了血本,海量的武器彈藥在這個彈丸之地可以說是一頓狂轟濫炸,之後的幾次緬甸戰役我們會單獨分析。所以說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當中,日本軍隊和美國軍隊的戰略目標都非常簡單,非常明確,對於英國軍隊和我國的遠征軍來說,緬甸地區的局勢纔是真正的非常複雜

▲中國遠征軍舊照

對於我國的遠征軍來說,我們的戰略目的並不複雜,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住滇緬公路,在圍繞着滇緬公路的戰爭當中,大力地打擊日本軍隊,但是這個簡單的戰略目標想要實現起來卻是一點兒都不簡單,甚至是非常複雜的,原因並不在於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在於在緬甸地區的英國軍隊非但不能起到幫助作用,反而往往會起到幫倒忙的作用

03.

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當中,英國軍隊的表現只能用一個成語來非常生動地形容出來,那就是“投鼠忌器”。英國人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當中的態度是異常複雜的,因爲在大的地緣戰略上,緬甸的地緣戰略作用要遠遠的超過其他東南亞的國家,緬甸是東南亞地區的門戶國家,通過緬甸可以直接進入到我國,可以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而且同時還是連接着印度的門戶國家,通過緬甸還可以直接進入到整個東南亞地區,緬甸可以說是整個東南亞,乃至東亞大部分地區的十字路口地帶,地緣的地位重要性非常之高,如此重要的地方,英國人自然是不願意將其拱手讓人的

▲緬甸地區地圖

但是在想要繼續佔據緬甸地區的同時,英國人又非常矛盾,還是那一個原因,對於英國人來說,日本是在戰場上會交戰開火的敵人,而美國和中國雖然在名義上是盟友,但是在實際的戰略利益上,美國和中國就是英國不開火的敵人,英國人需要面對三個對手的挑戰,在中國有一句老話,那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無論是美國的軍隊,還是我國的遠征軍都不會白白地幫助英國人打仗,英國人一直是利益至上,在心裏深知這個道理,所以英國人實際上是不願意美國和我國進入到緬甸的,所以在一開始的戰爭之中英國軍隊表現得扭扭捏捏,首鼠兩端,不止一次的貽誤戰機,當日本的軍隊兵臨城下之時纔開始不得不大呼求救。

▲緬甸戰役中的英國軍隊

其實英國人並不是在第一次緬甸戰爭開始之後才顯得非常猶豫不決,扭扭捏捏的,而是在英國的軍隊進入到緬甸地區作戰的第一天就開始顯示出了自己的由於和茫然,到了最後英國軍隊被山下奉文在新加坡恥辱性地擊潰也只是這些態度的延續,至於英國軍隊到底在畏懼着什麼,我們在以後會單獨介紹分析。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國遠征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