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如果喪失,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當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新加坡一旦淪陷,科裏幾多爾必將相繼淪陷,這將使印度大大震驚;只有強大的部隊得到支持和緬甸方面戰事的成功,才能把印度支持下來。”(丘吉爾)

01.

日本軍隊衝到了東南亞,兵鋒直指盤踞在緬甸地區的英國軍隊,多年在遠方殖民地的生活讓英國士兵們早就失去了戰鬥意志,但是英國生怕自己的勢力範圍被別人搶走,尤其是緬甸這樣重要門戶地帶。

▲在緬甸的日軍

英國軍隊不只是擔心日本軍隊搶走自己的地盤,英國人還有其他可以擔心的東西,一直到日本人的軍刀架到了脖子上的時候,英國人才開始慌亂的求援。從進入到緬甸戰場上的第一天起,英國就顯現出了自己的彷徨和猶豫,他們在戰場上顯得毫無鬥志,不知所措,那麼這些英國人的心裏究竟在擔心着什麼呢?

▲在緬甸的英國軍隊

首先,我們要明白當時英國所處的時代背景,這個時候的英國正處於英國日不落帝國時代的暮年,縱橫世界上百年的帝國甚至王朝興衰迭起那樣的規律,英國人有一種極端現實的聰明,聰明的英國人不會不明白美國人眼睛裏面的渴望,美國人滿眼都是希望奪取東南亞地區主導權的渴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英國這個老傢伙從東南亞地區扔出去了,英國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英國人心裏很明白,美國崛起,自己衰落這是一個大趨勢,沒有辦法更改,已經成爲了定局。

▲丘吉爾與羅斯福合照

看到了這樣的大趨勢,圍繞着緬甸地區的成敗得失就顯得非常複雜,如果英國人失去了緬甸地區,就意味着連鎖反應的開始啓動,緊接着就將會失去整個東南亞和東亞地區,這一點其實顯而易見,不難看清,英軍纔會如此對緬甸地區“戀戀不捨”,態度複雜,最要命的一點那就是英國軍隊打不過日本軍隊,英國人想要緬甸但是並沒有能力遏制住日本軍隊的進攻,英國人在戰場上的劣勢是無法用戰略上的多變來彌補的,英國只能不得不去做許多選擇

02.

當一支隊伍認識到了真相,但是卻有無力改變的時候往往就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這種後果往往比戰場上的失敗影響更深遠,更加惡劣,那就是英國軍隊開始逃避現實,開始自己欺騙自己,這是最大的問題。英國人其實並不只是需要保護緬甸,更加重要的是緬甸身後的印度。

▲英國軍隊舊照

印度是整個英帝國日不落時代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失去緬甸是英國人的一次重大的挫折,如果說日本人從緬甸破門而入,殺入到印度,那英國就更加失敗了,整個日不落帝國時代很可能就突然間結束了,所以英國人對待緬甸戰役的模糊態度其實是源自於對自身戰鬥能力的不自信,更是源自於對整個戰爭局勢的焦慮感。

03.

英國人希望可以根據戰爭局勢的變化來保證自己戰略迴旋的空間,讓自己有戰略彈性,英國人想着如果中國遠征軍可以在緬甸延阻日本人的進攻腳步,甚至是打敗日本人,那麼英國就絕對不會讓出緬甸,因爲在丘吉爾的眼裏,蔣介石是一個可以隨時拋棄的工具,如果在緬甸戰役中形勢不妙,英國人就會走爲上計,拋棄緬甸地區,退守到印度,守住英帝國最後的戰略點,最後的底線。其實在事實上,英國軍隊還有一個難以言說的問題存在着,這個問題是什麼呢?

▲搶修滇緬公路的民衆

對於我國、美國還有日本來說,去緬甸作戰都沒有任何負擔,緬甸地區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戰略點,對於日本軍隊來說,只是想要佔領緬甸,掐斷滇緬公路這一條生命線,而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的目的也不復雜,那就是借刀殺人,希望可以藉助日本人的手來趕走原來在緬甸統治的英國人,自己再取而代之,對於我國來說,第一要務就是保護好滇緬公路這一條運輸戰爭物資的生命線,這是最重要的目標。那麼在對於緬甸戰役的態度上,我國、美國還有日本同英國人的態度有哪裏不同呢?

▲緬甸戰役舊照

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緬甸人”來說的,對於緬甸的原駐勢力這幾個國家都是不一樣的。日本軍隊處於戰爭需要和一貫的殘暴作風,對於當地的緬甸人是一定要無情壓榨的,這一點沒有什麼可說的,而對於我國和美國的軍隊來說,對於緬甸當地人民並沒有什麼態度,也沒有什麼壓榨和迫害的需要,沒有必要對緬甸人下手,我國、美國和日本三方都屬於外來的新勢力,外來的勢力作爲旁觀者,是非常容易看清楚當地緬甸人的態度的。

▲英國殖民地的

但是對於原來就在這個地方殖民統治的英國人來說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對於英國人來說除了日本人之外,還有另一個最讓他們頭疼的東西,也是整個殖民體系的內在矛盾,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那就是在英國的殖民地上由於英國殖民者們多年的壓榨和欺凌,有了許多反對英國的勢力,這些反對英國的勢力的存在給了英國軍隊極大的制約,英國軍隊不敢痛下決心來和日本軍隊作戰,只能束手束腳,因爲如果在緬甸戰場上自己和日本軍隊全力拼殺,那麼自己即使是最終取勝了,因爲自己在戰爭當中的大量消耗,不只是緬甸,還有印度的反抗英國殖民的反對勢力都會隨着英國的衰落而進一步聲勢壯大,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相比於外來的敵人們的侵略,來自自身的反抗勢力是一個人更加忌憚的,所以英國軍隊在戰場上會顯得如此茫然和不知所措。

參考資料:《中國遠征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