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河源紫金橋今天9時恢復通車 此前被洪水沖垮 

12月30日,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通報,經過18個月緊張施工,去年被洪水沖垮的河源市紫金橋經重建後,當天上午9點恢復通車。

紫金橋大名爲河源市東江大橋,原建於1972年。大橋橫跨東江東西兩岸,是連接河源市源城區與江東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

2019年6月14日,受特大洪水衝擊,近50年曆史的紫金橋中間兩跨發生垮塌,造成兩岸交通中斷。原本市民過橋只需行駛1公里左右,由於大橋垮塌,導致過江要繞行12公里,來往比之前多花30多分鐘,給河源市區兩岸60多萬羣衆出行帶來不便,日常生產生活出行受到較大影響。

2019年7月29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確定新紫金橋採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兼顧城市道路和內河通航功能,2020年底建成通車。

“一想到市民對通車的期盼,就有種緊迫感,更有種責任感。”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紫金橋重建的項目總工程師錢小安表示,“紫金橋需要在原址重建,斷橋隨時可能發生二次垮塌,如先拆除清理舊橋結構物再進行新橋施工,2020年底通車目標基本無法實現,唯有拆橋建橋同步實施。”

170多名工人與時間“賽跑”。

重建項目於2019年9月動工,面對工期緊張,颱風期雨水多、江面陣風大吊裝作業困難等種種不利條件,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影響,保利長大項目部施工團隊採用流動式貝雷桁架平臺加衝擊鑽機對老橋結構物進行精確破除,實現了新橋建設與舊橋拆除同步施工,原本需要3個月的舊橋拆除轉換新橋建設工期縮短至1個月。

今年3月份完成橋樑樁基及承臺等水下施工,8月份完成重建主橋合龍,10月份完成全橋貫通。

新紫金橋總長1236米,其中主橋長595.5米,新橋橋面寬由9米變27米,由舊橋的雙向兩車道擴建爲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橋兩端分別與東堤路、規劃東江東路連接,同時設置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實現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三分離。

新紫金橋的通車,使兩岸行車距離從12公里縮短至1公里,在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的同時,也將促進東江兩岸的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新建橋樑與水面的淨空10米,新橋建成後,該段東江航道可行駛1000噸級船舶,航道等級也由7級提升至3級。當地從事航運業的黃先生表示,隨着大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經濟圈,河源的經濟發展將越來越好。  (總檯央視記者 魏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