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郴嘉泉

來源:正和島

不管從哪方面看,2020年,都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世界原本的節奏。面對疫情,很多國家的應對亂了方寸,一些企業遭受沉重打擊,倒下了,很多人的命運被改寫了。

2020年,多數人和企業的感覺是太難了,不說掙大錢,活下來就是贏了。

2021年,世界會更好嗎?2021年,財富會湧向哪裏?投資機會何在?

01、錢往中國流,勢不可擋

新冠疫情成了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

近期,歐美國家新一輪疫情發酵,全球確診總人數已經超過7800萬。各國防控措施不斷升級,連英法德等國都封境,防止疫情擴散。

得力於及時強力的應對,中國疫情防控取得良好的成效。以中國爲首的亞洲地區也最早從新冠疫情中復甦。

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不出意料,亞洲將成爲明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外資普遍認爲,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經濟改善以及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沒有改變,這將刺激全球更多資金流入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預計2021年資金保持強勁流入,將爲資產市場提供強勁支撐。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及其他資產類別,都受到境外市場資金的青睞。

數據顯示,自從今年年初以來,全球投資者向新興市場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注入的資金最多,其中流入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資金最多。

外資流入、直接投資的流入很快恢復到趨勢水平,這超出了很多研究者的預料。2020年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增幅持續提升。

被譽爲最有遠見的華爾街投資大師、華爾街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一直看好中國經濟,他認爲人民幣資產將成爲21世紀最重要的貨幣資產之一。長期在中國市場投資是全球投資者的明智選擇。

只要中國疫情不出現反覆,經濟穩步恢復,外資流入必將勢不可擋。

02、政策不會大收縮,錢不會太緊

由於應對疫情衝擊,中國採取了強力的逆週期措施和超常規政策。

隨着政策的效應釋放,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經濟將會進一步恢復。但是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

對於明年的宏觀政策,近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信號非常明顯。

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預計明年超常規政策會逐步退出,轉向常規政策,但不會過快過大地收縮。從國家大的宏觀層面看,明年的錢不回收太緊。

比如今年貨幣政策就屬於超常規,經濟增速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3%。明年經濟增速預計在7%-9%左右,但社會融資規模還可能在13%。

明年的財政政策也會有所收縮,財政赤字有望恢復到3%左右或者略高一點。積極財政政策強調提質增效,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這些都需要財政支持,所以明年財政資金也不會太緊。

那麼國家的錢會流向哪裏?

03、好鋼用在刀刃上,破解卡脖子問題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年工作任務第一條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國家對科技和創新的重視可以說前所未有,這麼強勁的風向,必然會有財力的強勁支撐。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爲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着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還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佈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十四五”規劃建議就明確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科技自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可以說,科技升級、產業自主是我國實現“十四五”乃至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所在。

當前外部環境日趨複雜,貿易摩擦、科技競賽時有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如果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對於我國的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是重大隱患。

從具體的產業行業來看,既包括實施“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這些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近年來,我國在科研創新上的投入大幅增加。據今年8月公佈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同比增長12.5%。基礎研究經費爲133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

毫無疑問,在國家如此重視科技和創新的背景下,2021年的科研經費投入還會繼續增加。

不過,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日前也指出,近年來,集成電路、電動汽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出現一些爛尾工程,教訓非常深刻,反映了一些地方和投資決策者不懂得這些產業的發展規律和風險特徵。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佈局,避免盲目投資重複建設。

看來,機會是有的,但打着科技和創新名義渾水摸魚和騙錢撈錢行不通了。

04、新能源產業,已經開始躁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峯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分析認爲,最爲明顯的是碳中和將引發的風電、太陽能和電動車三大產業利好。從投資邏輯上看,新能源領域的長期成長確定性持續提升,光伏產業也在今年迎來業績爆發期。

其實,聰明的投資者已經入局。最近,高瓴資本早已進入重倉了新能源。

12月20日,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發佈公告稱,高瓴資本作價158億買了隆基股份6%的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第二天立馬壕賺35億。

從更大範圍來看,高瓴資本對新能源領域已經多次入局,先後投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龍頭企業。

從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等多家新能源汽車最近的美股股票漲勢也可以看出,資金早已入局新能源領域。

05、消費將明顯反彈

2020年,受疫情影響,消費整體出現了下滑。在三大需求中,消費的表現最弱。

上半年,國內疫情爆發,非必需消費大幅萎縮,僅剩食品飲料、調味品等必需品維持強勁勢頭;下半年,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復產復工範圍擴大,之前表現欠佳的可選消費迎來複蘇,家居、家電率先企穩,汽車緊隨其後。

隨着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消費明顯反彈是可以預期的。一方面,今年被疫情壓制的消費,明年會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隨着經濟的恢復,收入和消費信心的恢復,居民消費支出肯定會增加。

疫情導致線下消費顯著萎縮,而線上消費則快速增長。可以預期,2021年線上消費增長將放緩,而線下消費有望大幅回升。比如餐飲、旅遊等相關產業會持續恢復。

2020年,傢俱、家電、裝潢三類與房地產緊密相關領域消費基本是負增長。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預計,2021年與房地產相關的這三類消費增速也將明顯加快。

放在中長期來看,老百姓衣食住行、喫喝玩樂的需求將會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在消費領域,無論是頭部的大品牌還是以性價比爲主導的小品牌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06、種業不能再被卡脖子了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糧食安全來也當做明年的重要任務。會議要求:“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種業就像農業的“芯片”。種業不能再被卡脖子了。有人說“種子戰爭輸了,我們可能會餓肚子的”。

儘管近年來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提高,種源自給率上升,但種業安全依然面臨一定的挑戰。

據2020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全國種業創新工作推進會上披露的數據,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農作物種子進口以蔬菜種子爲主。另一方面,白羽肉雞等部分優良品種的種源進口依賴度較高。

目前,我國的種豬、種雞、種鴨和種牛等主要是依賴進口。在高端蔬菜上,外國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種子市場。

有分析稱,轉基因育種商業化進程有望持續推進。當前國內3例玉米獲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後續品種審定等政策方向有望逐步清晰,助推國內轉基因商業化有序落地,種業無序競爭或改善,打破制種行業“假冒”叢生的局面;種植行業將迎效率升級。年底進入農業政策密集期,判斷2021年轉基因制種政策有望持續落地。

最近幾天,種業股和農業科技股漲勢連連,也說明了政策風向對種業的影響,資本已經及時入局了。可以預期,種業和種植產業鏈在2021年還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07、樓市大漲不會有了

關於樓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單獨提到,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仍然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

當前部分大城市存在的住房問題主要體現在住房供給與需求的錯配,因此政策一方面要在需求端繼續打擊投機炒房行爲,尤其是部分城市出現的“代持炒房”、“衆籌打新”亂象;另一方面則要在供給端增加住房有效供應,特別是構建租售並舉的新格局。

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背景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差異化將成爲常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速了房地產市場大分化時代的來臨。

2020年的市場證明,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整體漲聲一片之下,部分城市房價已經出現了下跌。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二手商品住宅價格情況顯示,市場分化的狀況得以驗證。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42個城市房價上漲,28個城市房價下跌;二手房方面,47個城市房價上漲,23個城市房價下跌。

大家比較關心,2021年樓市怎麼走,房子還能投資嗎?

政策環境趨嚴,明年房價漲幅或將面臨收緊。房價經過近五年的持續糾偏,已基本回歸合理定價水平,預計2021年房價漲幅有望進一步收窄。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中指出,從總體上看,預計2021全年商品住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在5%左右。

2021年樓市將繼續分化,投資仍然是結構性的機會。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羣可能會復甦較好,其他城市復甦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擴大。

此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與租賃住房市場發展對於增加大城市住房有效供應、緩解由於供需錯配造成的住房問題具有重要作用。經濟學者馬光遠預計,2021年會出臺支持長租的系列政策,集體土地入市,甚至可能提供租賃期長達70年的租賃房。

08、股市會走牛嗎?

當前,資本市場一系列改革爲股市健康發展提供了支持。

一方面,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爲抓手,爲市場把好“入口關”,暢通“出口關”。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比如支持具有“硬核科技”的科創企業做強做大;突出創業板特色,更好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等等。

2020年A股在震盪中上揚,主要股票指數都實現正增長。創業板指漲幅超過50%,食品飲料、新能源、國防軍工等行業指數漲幅超過50%,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漲幅中位數在30%左右。

社科院發佈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指出,中長期來看中國股票市場具備在“十四五”時期衝擊5000點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中長期來看,A股存在牛市的可能性。

但2021年流動性對市場的影響將逐步走弱,基本面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一季度處於典型的復甦中期,盈利改善、政策相對友好,仍然是較好的做多時間窗口。二季度以後,則需要關注政策的風向,業績確定性較高的行業或有持續超額收益。

分析認爲,在全球復甦共振的主題下,預計A股上市公司2021年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回到10%以上。

行業上,機構相對看好金融、有色、化工、汽車、家電、新能源車、消費電子、光伏、軍工等。

09、債券“熊平”延續,需要謹慎

2020年,部分債券產品的收益高得驚人。因爲很多債券基金投入了“偉大”的可轉債市場。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裏,中國可轉債市場處於非常瘋狂的狀態。10月以後,可轉債市場的瘋狂程度大大收斂了。

四季度出現的幾起信用債違約,一下子讓債券市場的風險提高了。很多原先被認爲安全的投資壓艙石,在疫情的衝擊下已經有了變化,它們不再安全了。一直到今年年末,債市基本以“熊平”行情落幕了。

對於2021年的債市走勢,多數機構對上半年保持謹慎態度,在一級市場供給計劃尚不明朗、社融和M2未見頂、經濟狀況仍有回升動能的背景下,前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利空因素仍偏多。後半年在基本面階段性拐點出現之後有望迎來新一輪行情。

10、黃金牛市能持續嗎?

“亂世黃金”,在2020年得到了完美應驗。

在全球疫情大爆發、各國央行重啓量化寬鬆(QE)、美國大選等因素衝擊下,黃金2020年再度迴歸“避險之王”,金價刷新歷史新高。

在濃濃的避險情緒之下,全球金幣、金條一度脫銷,實物黃金持續供不應求。今年8月,金價最高達到2074美元/盎司,比3月份上漲了43%。

但年末隨着經濟步入復甦軌跡,以及新冠疫苗積極消息不斷傳出,黃金開始承壓和暗淡。黃金能否在2021年繼續耀眼,多空雙方各執一詞。

2021年,通脹問題將成爲黃金前景的關鍵影響因素。

因此,部分黃金多頭認爲,在明年通脹預期下,黃金依然能繼續創新高。看漲者還認爲,美元走軟對金價有利。經濟復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國央行仍將保持量化寬鬆轉頭,這將進一步壓低美元,並提振黃金。

儘管黃金在今年疫情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作爲傳統避險資產,其光芒正被新興資產比特幣所掩蓋。

摩根大通12月警告,隨着比特幣在主流投資圈的興起,黃金將成爲犧牲品。投資者哪怕將很小的一部分投資從黃金市場轉入加密貨幣,都將對貴金屬市場的多頭造成嚴重麻煩。

值得提醒的是,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貴金屬,第一不要用危險或者昂貴的槓桿,第二,不要孤注一擲,投資佔比最好控制在可投資金額的1/5以下。

11、結語

國運即財運,投資就是投國運。

從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來看,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來看,必須對中國的發展和經濟前景保持信心。

從國家層面,資金一定會往戰略科技和產業鏈創新大量投入,對於創業者和投資機構來說,上面提到的種種行業和領域,可以說機會很多。

當然,具體到個人投資者,要想抓住2021年的財富趨勢和機會、保證自己的財富穩定增長,必須對市場抱持敬畏,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知道自己的投資標的、賽道、週期和節奏。

真要出手,以控制風險爲主,充分考慮不確定性。多學習和思考,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資理念、投資方式、投資策略。

投資自己永遠是長期主義但最划算的投資,也是長期回報最高的投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作爲投資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