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來被計算機驅動的量化策略所擊敗和超越後,人工選股基金在2020年終於重新登頂。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這一年裏,即使是最複雜的量化基金,尤其是文藝復興和Two Sigma這樣的大型量化基金,其交易模式也因爲其電腦從未見過的市場波動而失效了。

總體而言,由人工管理的基金收穫了10年來最好的一些業績,包括老虎環球、Coatue和D1在內的幾家公司的回報率都超過了35%。無論是憑藉運氣還是技巧,他們都表明,在這最不尋常的一年裏,選股者仍然能夠抵禦住了機器看似不可阻擋的上升勢頭。

今年很多表現最好的選股基金都從對科技和私營初創企業的投資中受益,使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收穫了比截至11月底標普500總回報指數14%的漲幅高一倍的回報。

與此同時,很多多年來抱怨市場波動率太低的宏觀基金經理終於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新冠疫情爆發後,隨着全球經濟陷入停滯,各國央行釋放了空前數量的貨幣支持,引發了10多年來最大的市場波動,

劇烈的市場動盪也導致了一大批量化基金的破產,它們是今年最大的輸家之一。他們的計算機模型依賴於從歷史數據中尋找模式,但他們從未遇到過百年一遇的大流行。

以管理資產達600億美元的文藝復興基金爲例,該基金在9月份致客戶的一封信中表示,其虧損是由於3月份崩盤時對沖不足,4月至6月反彈時對沖過度所致。這是因爲其交易模式對最初的問題“過度補償”了。

Dynamic Beta創始人安德魯-比爾(Andrew Beer)表示:“今年一些定量分析策略應該會受到質疑。基於50年來的數據制定戰略,而這些數據在今天已經不重要了,這真是徒勞無功。”

不過也有例外。2020年,中國市場是量化策略領域一個罕見的亮點。中國最大的數據驅動型基金管理公司上海明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裘慧明說,與歐美的很多同行不同,中國表現最好的量化基金的回報率比基準股指高出20%至30%。

例如,擁有76億美元管理資產的幻方資本管理公司(High-Flyer Capital Management)旗下的旗艦基金截至11月的回報率爲60%,是基準指數的三倍。

裘慧明指出,由於中國的量化基金規模較小,且在一個效率較低、由零售主導的市場中運作,他們“有更大的阿爾法空間”。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