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芒果TV切割現實主義的“重要一步”,卻囊括了深耕現實主義、堅守青春底色、拓展類型佈局等多個維度,爲頭部網絡視聽平臺的年輕化和主流化探索帶來積極啓示。

文 | 黎河

裝臺,一個對大衆來說略顯陌生的職業,隨着劇集《裝臺》的熱播開始被更多人熟知。

有網友評論道,“《裝臺》裏就有最生動的生活,這裏的主角是順子是蔡素芬是‘裝臺人’,也是你是我。”

這部劇不僅有着高企的熱度,也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好評如潮:豆瓣評分8.4分,芒果TV站內熱度破新紀錄……爲什麼它能在不同渠道和平臺都贏得一片叫好,尤其是以年輕態作爲核心戰略的芒果TV還能呈爆款之勢?

近日,電視劇《裝臺》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我們或許能夠爲之找到最生動、有力的答案。

什麼樣的作品

能把“現實主義”傳達到位?

“它呈現了一個時代的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和廣闊的社會生活。”《裝臺》之所以吸引人,還在於其故事本身的價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從主題立意、藝術表達、文學改編三方面點明瞭這部劇成功的祕訣。

能收穫如此高評價的《裝臺》,它的推出恰逢其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平凡勞動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基所在。《裝臺》的切入視角雖只是一個少爲人知的職業,但它向社會傳播積極正能量的溫暖奮鬥故事,向那些爲幸福夢想拼搏的億萬普通人致敬——一羣普通人的奮鬥精神圖譜便被勾勒出來。在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看來,“第一次表現裝臺工人,表現方式不是寫底層的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不僅寫裝臺工作,而且寫日常生活”。

超越故事本身而體現出來的格局,讓“現實主義”的力量真正得以凸顯。

有精彩的故事還不夠,優秀團隊更能爲品質保駕護航。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和服化道等各個層面,他們對現實主義的深刻理解讓《裝臺》不僅僅停留在對“現實”的復刻或者表層呈現,而是嘗試去追溯和探索更深層次的道德和精神旨趣。不管是演員姬他(劇中大雀兒的扮演者)堅持“要塑造有生命力的角色,深入生活本質中尋找真實的生活感受並反哺到角色中”,還是演員凌孜(劇中刁菊花的扮演者)認爲角色“是個體與周遭環境的碰撞下一步一步形成的,是角色的一種昇華”,他們的全情藝術投入以及可圈可點的角色再創作,都讓《裝臺》有了更高的完成度,也成就了一份份獨特而鮮活的熒屏記憶。正是這種追求讓這部劇有了豐富的細節呈現、真實且細膩的表達和敘事。而演員們對每個角色的氣質內核以及他們所處時代的精神內涵的精準把握,也讓劇作和製作更具說服力。

以“現實主義”爲風向,業已成爲當前中國影視業的主流趨勢。誰都想做現實主義,但並不是所有制作團隊都能做好。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點明瞭這部現實主義大劇的獨特之處,豐滿的人物羣像,讓作品的現實主義變得飽滿,“美術、服化道、語言、實景外景空間的呈現一點都不偷懶,整體制作上對現實主義傳達非常到位。”

從內涵對“現實主義”理解到位,也從製作上堅守“現實主義”的基本準則,《裝臺》和芒果TV因爲一場“現實主義”的積極實踐互相成就,而也因爲這樣的有機互動,好的內容和好的平臺之間也在互相成就。更多的機會空間正在被創造,使得《裝臺》這類差異化題材的主流化佈局,不僅構成平臺內容生態的完善與升級,更面向不同圈層正能量引導,真正讓精品走向全年齡層。

爲什麼年輕人愛看“裝臺”?

對於這樣一部有着特定時代、特定地區和特定職業的電視劇,如何突破自身語態,讓劇集的內在肌理不流於年代浮華,同時更緊密地貼合時下觀衆尤其是青年人的喜好,成爲劇集創作者繞不開的問題。

《裝臺》挖掘故事本身的戲劇元素,既有年輕化的內容,又有趣味性的表達,作爲芒果TV的一次新探索,這樣的一份案例無疑是有新鮮啓示的:不僅爲主流視聽平臺的內容選擇提供了新的賽道可能性,也讓年輕用戶對差異化的類型劇能夠形成儘可能充分的共鳴。

“他們無法逆襲,只能自己扛。一個作品能與觀衆共情,就是現實主義題材的意義所在。”不管是從人物還是敘事上來說,《裝臺》都體現了普通中國人的真實寫照和細膩真實的煙火氣。這部寫當代社會勞動者的作品,又及時切中當下年輕人自嘲“打工人”的說法,這樣真實又直接的感受,成爲《裝臺》真正能夠破圈傳播的關鍵。“劇情沒有去拔高這些普通甚至有些庸俗的人們,他們向善的改變也是在樸素的氛圍中實現的。”《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這樣評價。

“打工人”的語境在《裝臺》中有了很完整且經典的復現。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看來,這部作品一方面保持了文學性,把邊緣人搬到中心的過程就是有創造性和創意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充滿了戲劇性,既有線性故事也有網狀關聯的人物關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一川也關注到從環境到心理的變化,“固定的價值沒了,大家都處於一種漂泊狀態,敢於暴露這些心理現實症候,體現了這部劇的現實主義美學膽識。”

不管是勤勞忠厚的刁順子、文靜堅韌的蔡素芬,還是外表圓滑世俗關鍵時刻卻靠譜的鐵主任、爲秦腔劇團出路操心的善良瞿團等各色人物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且具有代表性的性格。正如導演李少飛所說,“我覺得拍戲是講一個俗俗的人趣。”片中既有對人複雜性的闡釋,還有趣味,吸引人能夠看下去。《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則用了一個更有趣的比喻來形容,“原文學文本加了鹽的話,電視劇就是加了一些糖。很多人物都自帶喜感,給這部劇增加了很多情緒、趣味。”

有了趣味,就有了年輕人看。這部劇以年輕的方式,講述主流的價值觀念,呈現厚重溫暖的人物品格,是近些年劇集嘗試的創新創作路徑。但由始至終從內容到表達,再到平臺都在爲觀衆服務的,《裝臺》獨此一份。

《裝臺》選擇年輕人感興趣的故事內容調動觀衆的觀看興趣,通過選取彰顯社會現實焦慮的情節,節目逐漸吸引越來越對“裝臺”不瞭解,但對人怎樣突破困境、勇敢成長感興趣的人們。與當下職場、親友、婚姻等熱點話題做勾連,藉助“裝臺”這個小社會里的經典故事給予當代年輕人以當下的、鮮活的生活啓示。

年輕用戶想看什麼?芒果TV通過多種手段保證與年輕用戶開展有價值的對話,以青春活潑的趣味方式傳遞主流價值觀念,進而持續輸出有營養的主流內容。這既是芒果TV堅持“青春、正能量”底色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芒果TV的核心生產力,在專注於青年圈層的同時,拓展新的用戶圈層,並與青年共鳴共振,真正實現讓正能量擁有大流量。

從“切割”到“超越”,爲什麼

是芒果TV讓現實主義更年輕?

“《裝臺》也是芒果TV強力切割現實主義劇目的重要一步,像這種有深厚底蘊的劇希望芒果TV越來越多。”影評人李星文的一句話,讓我們從這部劇的實踐中能夠瞥見整個平臺的理念的升級調整。

芒果TV平臺的劇集正在轉型升級,走精品化、年輕態、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研討會主持人、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祕書長易凱提到,“《裝臺》爲未來電視劇創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板,希望未來創作弘揚正能量、充滿藝術性的新時代精品力作,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平臺本身的大格局、高視野,通過更多的有共鳴的內容,在代際溝通之間架起橋樑,讓中老年人和年輕人一起看劇追劇,實現思想的同頻共振。正如湖南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彭國元所說,“唯有堅持守正創新,才能實現讓正能量有大流量。”在未來的“芒果季風計劃”也將聯動湖南衛視與芒果TV,以高創新、高品質、高稀缺爲核心,做優質內容,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作品的建議要求,自覺回應人民羣衆的需求。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邢戈提到,“觀衆的審美趣味需要引導,《裝臺》具有對現實主義的超越性,引導觀衆審美素養一點點提高。”人物精神演進的軌跡是真實可信的,這對個性多樣的年輕羣體依然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這也體現了芒果TV的責任所在。當面臨抉擇甚至不能自已的時候,如何找到正確的方向迴歸初心?這既是劇中主要人物的成長問題,更是當下年輕人的時代之問。

之前在紀錄片、綜藝等層面做了很多努力,現在更是佈局現實主義劇目,芒果TV主動擔當作爲,體現着一種彌足珍貴的媒體自覺意識。電視劇播出後的好評不絕如縷。無論是故事中所呈現出來的現實關照,還是人物充滿對生活本身的熱愛,都深深地打動着觀衆。更重要的是,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於勇氣創造的追求,成爲了這部劇帶給觀衆的最大啓迪。西北大學教授、博導,陝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認爲這部劇帶來的是一種共鳴,一種向上發展的力量觀。

最大體量的年輕觀衆,加上最具新意的主流表達正在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如今,在芒果TV的努力下,我們看到這種力量正在變成一種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