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如此,小四一直有招黑体质。

少年成名,就开始成为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到杀入电影圈,《小时代》系列也算是一战成名——票房与讨伐共飞;大陆区域开拓性的《爵迹》,以及前不久上线的续集《冷血狂宴》,小四的特立独行的文学和美学,都一直备受指责。

抛却电影之外的层面,我们在此不做探讨。只说电影。

日本的《阴阳师》系列俨然已是日本国为国际文学奉献的另一夺目明珠,已成阴阳师宇宙。当然,福泽于中华文明的阴阳体系,即便是有日本本地化文化元素在内,《阴阳师》依然成为跨文化跨地区的妖魔类玄幻经典。

《阴阳师》系列文本其实很类似于中国的《聊斋》、《寻神记》一类的短篇故事集。比较出彩的是《阴阳师》以安倍晴明和文武双全的武士博雅为主线,搭建起了这个包含社会各层面的人鬼共存的世代,将古时日本的古典美再现至今。而郭敬明对文本《阴阳师》的电影化改编,也就是《晴雅集》自然需要对短篇故事集的电影化重制,以及日式美学的中国化本土设计。

郭敬明这部132分钟的《晴雅集》电影,对短篇故事集进行了重新架构,以原古时里“祸蛇”故事一段创造出“长相厮守”主干,阴阳师宇宙里的琴妖、蜜神等式神交相现身,这是非常聪明的对于短篇故事集的重新再创作。

即便在《阴阳师》短频故事集里,“祸蛇”的故事也并不出众,而且有日式流行文学中一贯的“触手系”、“宣淫”的元素。能够抓住其中的“永葆青春”这一核心,并将其中的“蛇”元素放大化、巨型化,并成为《晴雅集》的主要情感主线和具像化的视觉元素,这一点提炼和放大化,确实非常有创造性。

《阴阳师》里日系传统美学的中国本土化改造也是值得一看。郭敬明的美学概念从《小时代》开始,其实就能够体现出脱离现实的设计感,这一点在《爵迹》,以及《冷血狂宴》中都有体现。小四在电影影像里所呈现出的美感很有独特性,和当下国产电影的美学风格差异化非常明显。

独特性的美学,和小四一贯的特立独行,自然让这种美学也称为小四的污点。独特的东西很难定义好坏,而一个人很容易因为人之善恶而受到攻击。没办法,小四和小四的美学本就一体。

说回电影《晴雅集》。在《阴阳师》文本里,博雅和晴明两人因为所处的世代,本就有惺惺相惜的CP感,这一点在电影《晴雅集》里也有所体现。

电影《晴雅集》对于阴阳师宇宙这对CP的关系有了新的人设。在电影里,两人因为“琴妖”不打不相识,一个“杀”,一个“饶”。文本中,两人也是因为诛杀“琴妖”而相识。相较电影中的“杀”还是“饶”,在小说文本中要更为文学性和人性很多。

琴妖前世曾是流落到日本的波斯王子,因为亡后冤魂一直痴迷恋人而附身于狗尸,在意外发现古琴之后据为己有,武士博雅为了寻琴才找到晴明求助。在这一段故事中,式神、糖蜜、名字咒语等阴阳师宇宙中的基本概念也都得到了介绍。在电影《晴雅集》里对于这些基本概念也进行了普及。

《晴雅集》对短篇故事集《阴阳师》最大的提炼还是对于“祸蛇”概念的天翻地覆的改编。由原作里的至淫,到电影里的“至情”,猝不及防方,也更是顿感亮眼。

而关于电影《晴雅集》里结界内的密室式悬疑设计,非常有创业,虽然环节呈现层面有稚嫩处,但依然为这部改编制作添色不少。

总之,电影《晴雅集》里有非常多的体现设计感和再创作的元素,放下有色眼镜固有成见,小四继续为国产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在做出踏实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