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共存14帝,而劉協就是東漢末年的最後一位漢朝帝王,漢朝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也就此畫上一個句號。

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東漢末代皇帝的故事:

漢靈帝,是劉協的父親,在晚年面臨着立太子的問題。劉協是次子,而劉辯爲長子,又是皇后所生,按繼承太子位置非劉辯莫屬。但是劉辯從小在宮外生活,純樸,沒有國君具備的威嚴氣質,劉協卻自小在永樂宮長大,由董太后悉心撫養,舉止端莊,深得靈帝喜愛,這讓漢靈帝有點爲難,遲遲下不了決心。

漢靈帝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遺詔立劉辯爲帝,何皇后也改稱爲何太后,臨朝處理政務,這時國家大權實際上已被何進所掌握,而劉協被封爲渤海王。

靈帝死後,內宮宦官和朝中重臣展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張讓、段珪等處於劣勢,就劫持劉協和劉辯逃出宮外,不料在半路遇上董卓率領的三千鐵騎,劉辯見到這樣的情形,嚇得顫抖起來,說不出話。董卓把他們抓起來,一起回到了京城,並且控制了整個朝廷的局勢。

當控制了整個局勢後,想自己當皇帝,又怕下面抗議,於是必須得立一個傀儡皇帝來作爲統治的皇帝,想到劉辯沒有劉協一樣有才能,就廢了少帝,立劉協爲皇帝。百官們都紛紛不服,但是懾礙於董卓已掌握了局勢,誰也不敢表示反對。從此,劉協開始了傀儡皇帝的漫長生涯。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爲丞相,控制了整個中央政權。而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無惡不作,並且放火把洛陽城燒成一片廢墟。州郡地方官員看不下去了,於是紛紛以討伐董卓的名義起兵,一呼百應,地方豪強和民衆都響應了這次起兵,就此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董卓因受起義兵不斷壯大的威脅,就挾持劉協由洛陽遷都長安。劉協不斷想擺脫董卓的控制,於是劉協想憑藉起義兵的力量還都洛陽,就派劉和潛出武關求援。但這時的州郡軍閥勢力正熱衷於壯大自己的力量,擴張地盤,已經無意西討董卓。長安方面就轉而依靠內部的力量來推翻董卓。

呂布本爲董卓的親信,兩人曾結過義父子關係。董卓性格暴烈,二人有了一些隔閡。當漢獻帝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於是呂布密謀刺殺董卓。呂布等人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未能刺入,呂布在後面用鐵矛將其刺死。

當董卓死後,長安城仍不安寧,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爲了爭得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不料未等郭汜下手,走漏消息,李傕搶在前面,派兵將劉協、皇后、宮人及大臣們劫去。李傕、郭汜相攻數月,死者萬數,長安城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不久,劉協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農,進駐安邑。這時中原地區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正進行着軍事鬥爭。曹操迎接劉協入洛陽,無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幟,曹操進駐洛陽,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這時的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劉協不甘心作爲傀儡,於是密謀臣子董承等人的想殺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誅殺,劉協不得不順從曹操,開始過着如同囚禁的生活。

曹操死後,作爲曹操的兒子曹丕就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將禪位於曹丕。曹丕隨即進入許都,改延康元年爲黃初元年,東漢就此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