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2018年12月在某保险公司买了总保费600万的年金理财险,现在已经交了120万,但是去查账发现和业务员说的不一样,被骗了,而业务员也联系不上,该咋办?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后甭管真假,先把心里那个千唾万骂的保险公司又唾骂一顿。其实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个网友的问题是疑点重重。这事儿和前几天成都郫县20岁的“新冠病毒”小姑娘一样,网上很多新闻才出来,很多人就武断的下结论形成了网络暴力,后来翻转了很多网友被啪啪打脸!所以这个600万年金也非常值得琢磨。

这篇内容动笔有好几天,反反复复的修改了好几次,后来想了一下,保险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懂。

下面是正文。

一、被混淆的年金险和理财

其实大众更加乐意将“年金险”称之为理财险,根源是大家不了解“年金”是什么意思,找来找去找到“理财”来对标,就因为“理财”和“年金险”长得有点儿像。至于什么是“年金”,咱们后面会说。

这种混淆就如同香港明星“陈志朋”很多人不知道,若给大家说“陈志朋长得像张国荣”,就有个形象了,同时也知道陈志朋和张国荣不是同一个人。但奇怪的是放年金险这里就变味了,大部分的人把年金险和“理财”对标之后,就忘了年金险是保险,理财是投机性投资,把这两个混为一谈,直接把陈志朋当成了张国荣。

多说一段:这种混淆保险公司也有一半的责任,毕竟他们把年金险当“年金险=理财”这个理念培训给保险代理人的,代理人在销售过程中也把这个理念普及给投保人。这就好比歪脖子树苗在成长阶段不进行纠正,树长大了还是歪脖子。之前有朋友说:你这歪脖子树说法太文雅,明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消费者很多错误认知和保险公司有莫大关系,这口锅保险公司一定要背好!

二、国内鲜为人知的“企业年金”

在说正式说“年金险”之前,说一个与之有关的“企业年金”。在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企业年金早已成为了退休人员养老金组成之一,所以也不是啥新鲜词。下面数据是笔者查到的美国养老金构成组合数据,如果有更加详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截至2017年底,美国养老金资产共计31.2万亿美元,按现在汇率折合204万亿人民币其中,公共养老金(等同于我国的社保养老金)2.9万亿美元,其余28.2万亿美元是企业年金、个人退休金等账户组成的私人养老金部分。

理论上美国有5000多万退休人口在2.9万亿美元的政府养老金里面领钱,但更多养老金是自己年轻开始准备的。这和中国2.5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退休人员都只盯着政府的养老金池完全不同,同时我国每年新增大约1000万退休老人。

上面的截图也显示,我们国家从2004年就开始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企业年金”,但是大家都觉得钱还是拽自己手里会增值和靠谱更多,所以国内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企业年金”这东西。

“企业年金”归属于个人养老金范畴。“企业+个人”准备设立企业年年金后,在专业机构建立“个人账户”,然后企业和个人各出一部分钱,专业机构把钱拿去做稳定收益的投资,在“个人账户所有人”退休后,企业年金按约定的规则给养老年金,也就是退休金,同时账户的钱由机构继续投资赚钱。

三、年金险

前面用了900多字来说了大众把年金险混同于理财,以及企业年金简单介绍;其实就是想给大家做一个心理暗示:年金险没有想的简单,也没有不懂的人说的那么“没用”!

“年金险”是我们自己单独投保的一种“年金”保险,不需要企业参与,也不用和企业绑定;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企业年金”做不起来的因素之一:大家在一个企业待不久。

这儿先说一下,年金险是什么?

年金险就是我们缴纳了保费后,保险公司在合同中约定2种情况:

①被保人到XX岁时候每年/每月给多少钱,按什么规则给。

②保险合同成立X年后,保险公司按什么规则返钱给我们。

上图是年金险的标准形象,叫“定额年金险”,很多教育金、养老险就是这种。规则很简单就是在合同中约定领取年龄、领取金额的规则、领多少钱。这种年金险只要我们自己中途不作妖,按部就班的到了约定年龄,自然一分不少的会给我们,这些领取的钱就是年金。

年金险既然有“定额领取年金”,自然还有“不定额领取年金”,先看下图:

其实不定额领取的年金险是一个“组合险”,由定额领取年金险+万能账户组成,其实大部分保险公司主推的年金险就是这种。这里的“组合年金险”和前面的那个做教育金、养老金“定额领取年金险”相比,上图多了3个东西

①定额领取年金险的“领钱”部分多了红色1-5年标注;

②万能账户;

③额外保费

上面的三个不同点,就是很多人把年金险等同于理财的原因,也是这类年金险广受欢迎的原因!以下内容是本文核心内容,不定额年金险。

1、返还方式

前面单独投保做教育金、养老险的“定额年金险”,会在合同明确约定18岁、或者60岁、65岁直接给钱。

而这种带“万能账户”的组合年金险,虽然也有“定额领取”,但是定额领取部分返钱更早。根据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这类年金险必须是合同满5年之后才可以返钱。

合同条款中会写明满5年后,每年会有各种名义、各种规则返钱,这些返的钱就是“年金”。当然这里特别强调:不要去领这些返的钱,让这些钱自动进入“万能账户”(投保时候自动设立);若贪心领了以后没钱拿就不要怪保险公司。

2、万能账户

万能账户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万能险”,而年金险之所以被当成“理财”,就是因为万能账户干的事儿和“理财”一样:让这个账户的钱去增值。注意前面一句话的重点字不是“增值”而是“这个账户的钱”。保险公司并不是直接拿我们的保费去做投资;而是在一笔笔返还的年金进入万能账户后,再用这个账户的钱去做投资!

业务员在讲解年金险时候,说的XX岁能领多少钱,到了XX年可以领多少万,这笔钱就是“万能账户”里面的。我们领取一笔,这个账户就要减一笔的金额。所以前面说了千万不要去领“返还的年金钱”,领了保险公司就没钱给我们增值,我们到了约定年龄时候这个账户就是空的。

回头看文章开头的案例,投保人2年交了合计120万保费,按照监管规定和规则,这份合同都还没有开始返还年金,相当于他的“万能账户”是空的!投保人去查账发现只能查到“这份保险退保有多少退保金”,才投保2年的保险,能有多少退保金?肯定就觉得上当受骗了。这就和很多人买“期房”,都开始还月供了,去工地一看“好家伙,地基都还没挖”是一个心情!

说到这儿,肯定有读者会想:5年后才返钱,也有人买,这是傻子吗?事实上,大部分投保人买这种年金险是被万能账户的各种优点给吸引来的!

①这个万能账户会在合同中约定一个保底结算利率,让我们不用担心保险公司投资亏损。保底利率有的公司高,有的公司低,就看随大家喜好;反正我喜欢高的。

②只要万能账户有钱,那么每个月会结算一次;这可是一年结算12次的复利增值!大部分人看到这里,脑袋会错误的脑补成“保费一年结算12次”!

而投保前,保险业务员会给投保人做一个预估的长期结算演示表,很多人把这个表看成是保险公司的“承诺书”,也不想想保险公司怎么可能做这种承诺?

特别注意:业务员给我们看的“万能账户”演示数据是分为低、中、高三档!很多业务员就会把最高档数据给投保人看,并且信誓旦旦的说“以后肯定会有这么多”。其实已经构成了夸大销售、误导销售、虚假承诺等违规行为,大家要注意进行取证留存!

实际上保险公司大部分时候“万能账户”的结算数据都在中档左右,有时候比中档高,有时低一点,这些数据保险公司每月会在自家公司网站公布!

3、追加保费

前面说了保险公司是拿“万能账户”的钱去投资,但是合同返还年金到万能账户又要5年后,岂不是白白浪费5年时间?给万能账户追加“额外保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交的保费是属于“定额领取年金险”部分的,而“追加额外保费”就是单独交一笔保费到“万能账户”,这样不用等5年后的每年的年金返还,就能投保后第一年直接享受万能账户带来的一年结算12次。

一般来说追加保费还是比较自由的,今年有钱就丢一笔进去,明年没钱就不管,后年有钱再丢一笔。很多保险公司也会设置一些门槛,例如每年限额、有手续费、每年最多追加几次、甚至投保X年后不能追加。

小结

差不多年金险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年金险是保险公司保费的大头,有利于快速做大保费规模资产,同时可以吃时间差产生的利差,这种利差也是万能账户敢有“保底利率”的原因。对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而言,年金险算是一种“双赢”的保险。

最后

年金险肯定是好保险,但是非要作为短期“理财”来说,年金险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年金险更加适合看重子女教育,看重养老规划,有长期不动用资金又要稳定增值的人群。

投保了年金险,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心态一定要稳;很多买年金险的老司机都是合同直接压箱底就当忘了这笔钱,因为他们知道年金险增值需要的时间不是三年五年,而是10年、20年、30年这种很长时间。

很多人认为,买年金险的钱,不如自己去买基金、买理财,何必在保险公司“熬油”?这种想法很正常!有时间、有精力去选择去关注,也不怕理财、基金会不会爆雷自然选择没问题。但是若是准备用来养老,也不善于选择理财、基金,那么年金险是一种非常稳定的长期资金存放渠道,不用我们去操心各种问题。

年金险就写到这里,几千字下来,感觉也只写了个大概。当然也掺杂了很多容易销售入到的注意情况。

全文完

更多年金险和相关知识,可以和我们单独交流。有兴趣也可以点我们头像,在我们主页的“精选商城”或主页下方,看看精选的年金险

1、我们欢迎针对文章友好的讨论,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回复;

2、想要给个人、家庭、公司的人或者财物配置保险,多年的保险从业经验,足够给你提供专业的参考建议。

3、若有其他的保险事宜,例如保单检视、理赔协助、核保等问题,同样给你提供专业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