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2018年12月在某保險公司買了總保費600萬的年金理財險,現在已經交了120萬,但是去查賬發現和業務員說的不一樣,被騙了,而業務員也聯繫不上,該咋辦?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後甭管真假,先把心裏那個千唾萬罵的保險公司又唾罵一頓。其實從專業角度來說這個網友的問題是疑點重重。這事兒和前幾天成都郫縣20歲的“新冠病毒”小姑娘一樣,網上很多新聞纔出來,很多人就武斷的下結論形成了網絡暴力,後來翻轉了很多網友被啪啪打臉!所以這個600萬年金也非常值得琢磨。

這篇內容動筆有好幾天,反反覆覆的修改了好幾次,後來想了一下,保險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專業性,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懂。

下面是正文。

一、被混淆的年金險和理財

其實大衆更加樂意將“年金險”稱之爲理財險,根源是大家不瞭解“年金”是什麼意思,找來找去找到“理財”來對標,就因爲“理財”和“年金險”長得有點兒像。至於什麼是“年金”,咱們後面會說。

這種混淆就如同香港明星“陳志朋”很多人不知道,若給大家說“陳志朋長得像張國榮”,就有個形象了,同時也知道陳志朋和張國榮不是同一個人。但奇怪的是放年金險這裏就變味了,大部分的人把年金險和“理財”對標之後,就忘了年金險是保險,理財是投機性投資,把這兩個混爲一談,直接把陳志朋當成了張國榮。

多說一段:這種混淆保險公司也有一半的責任,畢竟他們把年金險當“年金險=理財”這個理念培訓給保險代理人的,代理人在銷售過程中也把這個理念普及給投保人。這就好比歪脖子樹苗在成長階段不進行糾正,樹長大了還是歪脖子。之前有朋友說:你這歪脖子樹說法太文雅,明明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消費者很多錯誤認知和保險公司有莫大關係,這口鍋保險公司一定要背好!

二、國內鮮爲人知的“企業年金”

在說正式說“年金險”之前,說一個與之有關的“企業年金”。在歐美、日韓這些發達國家,企業年金早已成爲了退休人員養老金組成之一,所以也不是啥新鮮詞。下面數據是筆者查到的美國養老金構成組合數據,如果有更加詳細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說說。

截至2017年底,美國養老金資產共計31.2萬億美元,按現在匯率摺合204萬億人民幣其中,公共養老金(等同於我國的社保養老金)2.9萬億美元,其餘28.2萬億美元是企業年金、個人退休金等賬戶組成的私人養老金部分。

理論上美國有5000多萬退休人口在2.9萬億美元的政府養老金裏面領錢,但更多養老金是自己年輕開始準備的。這和中國2.5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退休人員都只盯着政府的養老金池完全不同,同時我國每年新增大約1000萬退休老人。

上面的截圖也顯示,我們國家從2004年就開始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企業年金”,但是大家都覺得錢還是拽自己手裏會增值和靠譜更多,所以國內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企業年金”這東西。

“企業年金”歸屬於個人養老金範疇。“企業+個人”準備設立企業年年金後,在專業機構建立“個人賬戶”,然後企業和個人各出一部分錢,專業機構把錢拿去做穩定收益的投資,在“個人賬戶所有人”退休後,企業年金按約定的規則給養老年金,也就是退休金,同時賬戶的錢由機構繼續投資賺錢。

三、年金險

前面用了900多字來說了大衆把年金險混同於理財,以及企業年金簡單介紹;其實就是想給大家做一個心理暗示:年金險沒有想的簡單,也沒有不懂的人說的那麼“沒用”!

“年金險”是我們自己單獨投保的一種“年金”保險,不需要企業參與,也不用和企業綁定;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中國“企業年金”做不起來的因素之一:大家在一個企業待不久。

這兒先說一下,年金險是什麼?

年金險就是我們繳納了保費後,保險公司在合同中約定2種情況:

①被保人到XX歲時候每年/每月給多少錢,按什麼規則給。

②保險合同成立X年後,保險公司按什麼規則返錢給我們。

上圖是年金險的標準形象,叫“定額年金險”,很多教育金、養老險就是這種。規則很簡單就是在合同中約定領取年齡、領取金額的規則、領多少錢。這種年金險只要我們自己中途不作妖,按部就班的到了約定年齡,自然一分不少的會給我們,這些領取的錢就是年金。

年金險既然有“定額領取年金”,自然還有“不定額領取年金”,先看下圖:

其實不定額領取的年金險是一個“組合險”,由定額領取年金險+萬能賬戶組成,其實大部分保險公司主推的年金險就是這種。這裏的“組合年金險”和前面的那個做教育金、養老金“定額領取年金險”相比,上圖多了3個東西

①定額領取年金險的“領錢”部分多了紅色1-5年標註;

②萬能賬戶;

③額外保費

上面的三個不同點,就是很多人把年金險等同於理財的原因,也是這類年金險廣受歡迎的原因!以下內容是本文核心內容,不定額年金險。

1、返還方式

前面單獨投保做教育金、養老險的“定額年金險”,會在合同明確約定18歲、或者60歲、65歲直接給錢。

而這種帶“萬能賬戶”的組合年金險,雖然也有“定額領取”,但是定額領取部分返錢更早。根據保險監管部門的規定,這類年金險必須是合同滿5年之後纔可以返錢。

合同條款中會寫明滿5年後,每年會有各種名義、各種規則返錢,這些返的錢就是“年金”。當然這裏特別強調:不要去領這些返的錢,讓這些錢自動進入“萬能賬戶”(投保時候自動設立);若貪心領了以後沒錢拿就不要怪保險公司。

2、萬能賬戶

萬能賬戶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萬能險”,而年金險之所以被當成“理財”,就是因爲萬能賬戶乾的事兒和“理財”一樣:讓這個賬戶的錢去增值。注意前面一句話的重點字不是“增值”而是“這個賬戶的錢”。保險公司並不是直接拿我們的保費去做投資;而是在一筆筆返還的年金進入萬能賬戶後,再用這個賬戶的錢去做投資!

業務員在講解年金險時候,說的XX歲能領多少錢,到了XX年可以領多少萬,這筆錢就是“萬能賬戶”裏面的。我們領取一筆,這個賬戶就要減一筆的金額。所以前面說了千萬不要去領“返還的年金錢”,領了保險公司就沒錢給我們增值,我們到了約定年齡時候這個賬戶就是空的。

回頭看文章開頭的案例,投保人2年交了合計120萬保費,按照監管規定和規則,這份合同都還沒有開始返還年金,相當於他的“萬能賬戶”是空的!投保人去查賬發現只能查到“這份保險退保有多少退保金”,才投保2年的保險,能有多少退保金?肯定就覺得上當受騙了。這就和很多人買“期房”,都開始還月供了,去工地一看“好傢伙,地基都還沒挖”是一個心情!

說到這兒,肯定有讀者會想:5年後才返錢,也有人買,這是傻子嗎?事實上,大部分投保人買這種年金險是被萬能賬戶的各種優點給吸引來的!

①這個萬能賬戶會在合同中約定一個保底結算利率,讓我們不用擔心保險公司投資虧損。保底利率有的公司高,有的公司低,就看隨大家喜好;反正我喜歡高的。

②只要萬能賬戶有錢,那麼每個月會結算一次;這可是一年結算12次的複利增值!大部分人看到這裏,腦袋會錯誤的腦補成“保費一年結算12次”!

而投保前,保險業務員會給投保人做一個預估的長期結算演示表,很多人把這個表看成是保險公司的“承諾書”,也不想想保險公司怎麼可能做這種承諾?

特別注意:業務員給我們看的“萬能賬戶”演示數據是分爲低、中、高三檔!很多業務員就會把最高檔數據給投保人看,並且信誓旦旦的說“以後肯定會有這麼多”。其實已經構成了誇大銷售、誤導銷售、虛假承諾等違規行爲,大家要注意進行取證留存!

實際上保險公司大部分時候“萬能賬戶”的結算數據都在中檔左右,有時候比中檔高,有時低一點,這些數據保險公司每月會在自家公司網站公佈!

3、追加保費

前面說了保險公司是拿“萬能賬戶”的錢去投資,但是合同返還年金到萬能賬戶又要5年後,豈不是白白浪費5年時間?給萬能賬戶追加“額外保費”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交的保費是屬於“定額領取年金險”部分的,而“追加額外保費”就是單獨交一筆保費到“萬能賬戶”,這樣不用等5年後的每年的年金返還,就能投保後第一年直接享受萬能賬戶帶來的一年結算12次。

一般來說追加保費還是比較自由的,今年有錢就丟一筆進去,明年沒錢就不管,後年有錢再丟一筆。很多保險公司也會設置一些門檻,例如每年限額、有手續費、每年最多追加幾次、甚至投保X年後不能追加。

小結

差不多年金險的主要內容就到這裏,年金險是保險公司保費的大頭,有利於快速做大保費規模資產,同時可以喫時間差產生的利差,這種利差也是萬能賬戶敢有“保底利率”的原因。對於保險公司和投保人而言,年金險算是一種“雙贏”的保險。

最後

年金險肯定是好保險,但是非要作爲短期“理財”來說,年金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年金險更加適合看重子女教育,看重養老規劃,有長期不動用資金又要穩定增值的人羣。

投保了年金險,最重要的是心態問題,心態一定要穩;很多買年金險的老司機都是合同直接壓箱底就當忘了這筆錢,因爲他們知道年金險增值需要的時間不是三年五年,而是10年、20年、30年這種很長時間。

很多人認爲,買年金險的錢,不如自己去買基金、買理財,何必在保險公司“熬油”?這種想法很正常!有時間、有精力去選擇去關注,也不怕理財、基金會不會爆雷自然選擇沒問題。但是若是準備用來養老,也不善於選擇理財、基金,那麼年金險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長期資金存放渠道,不用我們去操心各種問題。

年金險就寫到這裏,幾千字下來,感覺也只寫了個大概。當然也摻雜了很多容易銷售入到的注意情況。

全文完

更多年金險和相關知識,可以和我們單獨交流。有興趣也可以點我們頭像,在我們主頁的“精選商城”或主頁下方,看看精選的年金險

1、我們歡迎針對文章友好的討論,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會回覆;

2、想要給個人、家庭、公司的人或者財物配置保險,多年的保險從業經驗,足夠給你提供專業的參考建議。

3、若有其他的保險事宜,例如保單檢視、理賠協助、覈保等問題,同樣給你提供專業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