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自“七月分兵”實施後,華東野戰軍三路出擊均不成功,特別是由陳毅和粟裕親自指揮的南麻、臨朐戰役更是損失嚴重,一時間全軍士氣低落,負責戰役指揮的粟裕受到了質疑。

就在粟裕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德高望重的陳老總力挺粟裕,在給主席的電報中直言不諱地說:“我們二十多年來創造的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後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劉、林並肩前進。”

在陳毅眼中,彭德懷、劉伯承、林彪、粟裕、陳賡是我軍建軍20年來湧現出的“五虎上將”。這其中,彭、劉、林是紅軍時期就叱吒風雲的人物,而粟裕和陳賡則是解放戰爭時期才真正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

有意思的是,陳粟二位神交已久,此前卻並未直接接觸,直到1947年12月華野和中野聯手逐鹿中原時才第一次見面。而此時的戰局,則頗爲微妙。

1947年底,坐鎮九江的白崇禧調集重兵,對虎踞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實施圍剿,劉鄧承受的壓力空前加大,能不能在大別山站穩腳跟成了未知數。主席分別急電粟裕和陳賡,讓他們立即在中原地區發動攻勢,以迫使白崇禧把用於大別山的兵力分出一部分,從而減輕劉鄧的壓力。

劉鄧大軍過黃泛區

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然要擊中白崇禧的要害處,戰場的選擇尤爲重要,而且要最大限度地集結兵力。如此一來,粟裕和陳賡聯手作戰,就成爲必然。

接到主席的電令,陳賡兵團開始對平漢路許昌至確山段展開大規模破襲。正在淮西一帶集結的華野主力停止了休整,兵分三路向平漢鐵路沿線殺了過來。粟裕率1縱、3縱、4縱、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向平漢路鄭州至許昌段發動攻勢,10縱和配屬華野作戰的中野11縱負責破襲開封至商丘段隴海鐵路,6縱和8縱則負責牽制阻擊頭號大敵邱清泉的第5軍。

自12月13日起,四路大軍同時打響戰鬥,已經平靜了快兩個月的江淮大地再次硝煙四起,我軍短短數日連克許昌、漯河、蘭封、駐馬店、民權等地,徹底切斷了平漢線。

破襲平漢鐵路

一路順風順水的陳賡兵團在郾城遇到了對手。守城的13師隸屬蔣軍66軍,該部原本在羊山集已被劉鄧大軍殲滅,剛剛恢復重建後在郾城整訓。像這種打爛了重建的部隊一般來說都是“爛葡萄”,誰知13師卻是個“硬核桃”,陳賡幾次進攻不能得手,戰局膠着。

既要解郾城之圍,又要打通被擰成麻花的平漢路,爲了實現這兩個目的,蔣氏下令孫元良率38軍、41軍、47軍從鄭州南下,李鐵軍率10軍、20軍自豫南北上,集中15個師對粟裕和陳賡來個南北夾擊。

孫元良素來打的是滑頭仗,接到命令之後徘徊觀望,進一步退兩步。對比鮮明的是,南線的李鐵軍作戰積極性很高,接到命令後立即出發,晝夜兼程,大有決一死戰的架勢。

不過,李鐵軍兵團的排兵佈陣存在明顯的破綻:10軍和20軍分別在平漢路東西兩側的確山和信陽集結,正在補充糧彈。兩軍之間相隔很遠,要集中到一塊最少也要兩天的路程。如果按照蔣氏的命令按期到達郾城的話,兩個軍肯定走不到一塊。第10軍軍長李楚瀛建議等20軍到達後一起走,李鐵軍不敢誤了蔣氏規定的期限,於是下令第10軍先走。

李鐵軍之所以敢於孤軍冒進,是因爲他根本就沒料到粟裕的主力會跑到這裏來,蔣軍從上到下都認爲正在平漢路上拆鐵軌的是陳賡的部隊,情報的錯謬一塌糊塗。

這樣明顯的戰機當然不能錯過。主席致電粟裕,讓他統一指揮華野和陳賡兵團,擊破李鐵軍後繼續南下,直接威脅武漢,迫使白崇禧分兵。

粟裕和陳賡見面了,這是這兩位傳奇人物平生第一次見面。陳賡說:“認識你不虛此生。”

【粟裕(左)、陳賡(右)、曾希聖(中)在一起】

當第10軍所轄的第3師和第20師於22日到達遂平時,20軍才從信陽剛剛出發,兩軍之間裂開了一條大口子,讓第10軍頓時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李鐵軍直到24日才發現當面的對手除了陳賡,還有數量巨大的華野主力,頓時大喫一驚,急忙下令南撤,兵團司令部、第10軍軍部和第3師撤至祝王寨,第20師撤至金剛寺。

根據主席的指示,這一仗由粟裕統一指揮。粟裕讓陳賡的8個旅圍殲祝王寨敵軍,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指揮華野1縱、3縱、4縱圍殲金剛寺敵軍。

戰鬥從25日打響,只一天便結束了。蔣軍第3師和20師都是被打爛後重建的部隊,戰鬥力實在不強,屬於標準的“爛葡萄”。華野率先攻克金剛寺,全殲20師;中野隨即突破祝王寨,李鐵軍率殘部落荒而逃。

畢業於黃埔一期、柏林陸軍指揮學院,人稱“廣東狐狸”的李鐵軍資格很老,曾是胡宗南手下頭號大將,胡當師長時李當旅長,胡當軍長時李當師長,胡當集團軍司令時李當軍長。不過此人運氣不佳,在駐軍西北時曾被當地內亂搞得灰頭土臉,好不容易從胡宗南跟前謀得兵團司令的職位,打算在戰場上打幾個勝仗以挽回聲譽,誰知一來就碰上了黃埔同學陳賡,大敗之後連聲哀嘆“半世英名毀於一旦”。

得知李鐵軍在祝王寨和金剛寺全軍覆沒,即將靠近駐馬店的20軍立即縮了回去。軍長楊幹才一面向白崇禧急電求援,一面構築工事,準備應戰。

大勝之下,粟陳聯軍士氣高昂,決心乘勝拿下確山。陳賡自告奮勇,要當攻城總指揮。不過,在戰前會議上,葉飛和陶勇卻意外地潑了一盆涼水,不贊成發動確山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的陳賡

葉飛和陶勇之所以反對打這一仗,是因爲幾個月前他們剛和楊幹才的20軍交過手。當初葉陶兩縱隊南下進攻藤縣,原以爲唾手可得的一座縣城竟然一週未克,導致被蜂擁而來的張淦兵團死死纏住,屢遭重創,險些全軍覆沒。葉飛和陶勇認爲20軍的戰鬥力相當強勁,絕對是個“硬核桃”,要想幾天時間攻下確山難度很大,萬一形成僵局,等到白崇禧援軍趕到,形勢恐怕不妙。

葉飛和陶勇的反對意見很快就被高漲的求戰情緒給淹沒了,確山戰役還是發動了。果然不出葉陶二人所料,戰鬥從第一天起就打得很不順。

確山城外的制高點共有三處,但陳賡拿到的地圖上只標出了兩個無名高地,卻把最高的盤龍山給漏掉了,這就導致按照命令進入攻擊陣地的華野、中野各部都把盤龍山當成了友軍的陣地,結果總攻開始後盤龍山上彈如雨下,部隊瞬間傷亡慘重,陣腳大亂。

激戰三天之後,幾個高地仍在反覆進行拉鋸戰,負責攻山頭的華野怎麼也鞏固不了陣地,負責攻城的中野幾進幾齣,就是無法破城。兩個野戰軍以前從未配合過,指揮上也不統一,結果越打越亂。30日晚上,陳賡提議讓陳士榘任前敵總指揮,統一指揮攻城。結果到了1948年元旦這一天,戰鬥仍無大的進展,而白崇禧派來的張軫兵團已經殺了過來,其中胡璉的18軍威脅相當大。粟裕、陳賡無奈,只好下令撤出戰鬥。

粟裕和陳賡的首次聯手作戰,取得了一勝一敗的結果。可見這一時期我軍還處在由運動戰向陣地戰過度的轉型時期,還存在着攻堅能力不足等諸多弱點,兩支作戰風格迥異的野戰軍如何協同配合,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確山戰役的失利,讓粟陳聯軍威逼武漢以調動白崇禧主力的計劃落空,也讓祝王寨和金剛寺戰役的勝利成果打了折扣。確山之戰半個月後,劉鄧致電主席,直言桂系部隊威脅太大,單靠中野無法殲滅桂軍一個軍,不得不考慮撤出大別山。爲了能讓劉鄧在大別山堅持下去,主席迫切希望粟裕能有更大的動作,將蔣軍中威脅最大的四個軍從大別山調走,這正是主席爲什麼一定要粟裕率部躍進江南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