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貴州深山洞穴里居住着18戶人:16年前才通電,但是無人願意遷出

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爲人知的小衆旅行故事吧!

在貴州的大山裏總是藏着很多祕密,在我遊歷貴州期間便在安順發現了一處經年累月的河水沖刷而成的天然洞穴,它被大自然慢慢腐蝕形成喀斯特地貌。地上是石林叢峯,而靠近河流及河道下方則形成大小錯落的洞穴,最神奇的是這裏一直居住着中國最後一隻穴居苗寨。它們被冠以“ 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的名號。

這個地方的確切地址是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格凸河沿岸。這個巨大的洞裏最寬處有100多米,深度達200多米,完全可以容納的下一架A380客機。就是在這樣一個深邃巨大的洞穴中,一直生活着18戶人家,73個苗族人,他們的祖輩在百年前爲躲避戰亂匪患遷居到上洞中,到了上世紀50年代,又遷居至現在的中洞,在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嗎我便覺得這裏就像。 但洞穴生活並不似現代人想象中的安逸,

雖然中洞地屬水塘鎮,但到了紫雲縣後還應該買去宗地方向的的車票在中洞下車,但是宗地方向的車中洞下的話,還是需要再步行4公里公路(1小時)一段山路(45分鐘),建議在這裏搭車,因爲這後面的一段路都是蜿蜒盤旋的上坡山路。公路走到頭是一個纜車站,聽門口守門的大姐說:中洞原本被格凸河景區的管理公司收下,也要打造景區,但纜車造了一半,因爲某些關係停了下來,但沒想到這一停就是好幾年,因此它也在這裏看守纜車好幾年了。

沿纜車站右邊的石頭路上行,一路到頂就能看見遠處的上洞、中洞和中洞了,但只有中洞裏面住着人,遠遠就能看到洞內飄出的炊煙裊裊,確實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感覺。而這也更吸引我決定進去一探究竟。

大約步行半小時就到了中洞苗寨,聽村裏的老人說:現在這裏是有電,洞的最深處修建了四五個水泥儲水設備,靠接山水,淡季山水少的時候,他們就去下洞挑水或者用機器把水抽回來。

據觀察,這裏一共有3家客棧,進洞的左右手各有一家,洞深處左手有一家。都是普通間,我原本以爲這樣的地方應該極少有人來,但是在另外兩個客棧屋子上掛滿了戶外運動隊的旗幟,可見還是有很多人過來玩。

中洞最有特色的一點就是房屋基本竹製,所以全部都沒有搭頂,聽說不搭屋頂是爲了更好的採光,洞內沒有雨水,但很潮溼。

村子不大,我大概待了一個小時便決定啓程往回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不少戶外愛好者看到中洞的商機在洞穴內開設了專業探險旅行機構與農家樂,增加了當地人的收入。 然後,這樣好似“桃花源”的場景已經在今年初徹底消失了,或許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所有居民都已搬離。就是這樣一個最後的穴居部落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