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敬明深夜爲抄襲舊聞道歉,是真誠悔過還是形勢所迫?

郭敬明再次深夜登上熱搜。

12日31日凌晨,郭敬明突然在微博上,爲抄襲舊聞正式道歉。不過,在這份發表時間稍顯突兀的道歉背後,郭敬明的動機卻頗爲值得玩味。

深夜爲抄襲舊聞道歉

12月31日凌晨,郭敬明突然發聲,在微博上爲15年前的抄襲舊聞道歉。

郭敬明表示:“此刻,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在這個對生命有重新認知的特殊年末。”他稱15年前,法院判決《夢裏花落知多少》抄襲《圈裏圈外》後自己因年少輕狂不肯承認錯誤,今天“做一個遲到太久的道歉”:“莊羽女士,對您造成的傷害,我鄭重道歉,非常對不起。我也要向公衆道歉,向所有原創作者們,和中國來之不易的創作環境道歉,對不起,我做了非常不好的示範,請大家以我爲戒,拒絕抄襲,尊重創作。”

道歉的同時,他表示將把《夢裏花落知多少》這本小說出版後獲得的線上線下所有的版稅以及全部收益彙總賠償給莊羽。如果莊羽不願意接受,將把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接受公衆的監督。

一樁長達15年的抄襲案,至此纔算完全落地。

公開報道顯示,2004年作家莊羽稱,春風文藝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的郭敬明所著《夢裏花落知多少》一書,以改頭換面、人物錯位、顛倒順序等方法,剽竊了她在2002年創作完成的小說《圈裏圈外》獨創性的構思、故事的主要線索、大部分情節、主要人物特徵、作品的語言風格等。爲此,她一紙訴狀,將郭敬明、春風文藝出版社等告上法庭。

2004年12月7日,北京市一中院對郭敬明與莊羽著作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郭敬明、春風文藝出版社立即停止《夢裏花落知多少》一書的出版發行,共同賠償原告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在報紙上公開向原告莊羽賠禮道歉。一審後郭敬明不服判決選擇上訴,並明確表示不會考慮與莊羽庭外和解。

然而2006年5月,北京市高院做出終審判決,認定郭敬明的小說《夢裏花落知多少》剽竊作家莊羽作品《圈裏圈外》,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共同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追賠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停止銷售《夢裏花落知多少》、公開道歉等,限期15日執行。

敗訴之後,郭敬明一方很快支付了經濟賠償,不過,對於判決中的公開道歉則再無下文。直到15年後的今天。

在此次的道歉中,郭敬明表示“過去的十五年裏,我一直對自己說,我要靠作品,靠努力,讓自己獲得成功,證明靠拼搏也可以改變人生。但是現在我明白,如果我一直逃避自己的過去,不肯承認和麪對自己年少時候犯下的錯誤,我永遠都不可能成爲一個大寫的人。”

道歉的動機爲何?

眼下,郭敬明確實已是逃無可逃。

近期,郭敬明與於正先後受邀參加《演員請就位》以及《我就是演員》綜藝節目,在頻頻登上熱搜背後,兩人早年深陷抄襲風波並且敗訴的舊聞也被再次提起。

2020年12月21日,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發聲:《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爲榜樣!》,呼籲抵制此前已被法院判決剽竊他人作品的於正和郭敬明,此二人不應以節目導師身份出現在綜藝節目中。聯名信中包含了汪海林、譚飛、瓊瑤等多位知名編劇,並且如今聯名人數已經超過150位。 

發佈者宋方金微博截圖

聯名行動顯然在業內產生不小震動。就在聯名信發佈不久後,浙江衛視發佈消息稱《我就是演員》順延至下週播出,而原因不言而喻。面對行業積壓已久的憤怒,郭敬明也意識到這一次的“衆怒難犯”,若再不有所表示,未來恐怕很難再在行業中立足。也正因如此,在今天的道歉中,郭敬明表示“我也要向公衆道歉,向所有原創作者們,和中國來之不易的創作環境道歉。”

並且,郭敬明的道歉,似乎也暗示着他對曾引以爲傲的商業模式,正尋求轉變。

郭敬明曾被稱爲“業內最會營銷的電影導演”。此前,《小時代》系列電影在口碑崩壞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累計近1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扣除成本後,他爲製片方帶來了數倍的豐厚回報,堪稱業內奇蹟。也正因這過硬的戰績,讓他對自己的營銷一直有着絕對自信:聚集流量明星、利用飯圈羣體、延長營銷週期。在他的模式中,營銷反而比電影本身更爲重要。

然而,這一模式自《爵跡》慘敗後,如今在《晴雅集》上似乎也不太靈了。

作爲郭敬明沉寂4年後隆重推出的作品,《晴雅集》的製作團隊堪稱豪華,然而據貓眼數據專業版顯示,《晴雅集》自上映以來,票房與院線排片就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

數據來源:貓眼數據專業版

並且隨着影片口碑兩極分化愈發明顯。儘管發行方仍在加大營銷物料的投入,但口碑轉化率依然無法阻止地呈現下滑態勢。按照目前貓眼數據專業版預測的5.03億票房來看,雖然該片不至於虧損,但收益也實在有限。

郭敬明可能此前也困惑,爲何四部《小時代》曾經屢試不爽的營銷打法如今不靈了?原因恐怕就是那一套重營銷打法的後遺症,正在慢慢發酵。

當年,郭敬明崩潰大哭時曾說“是不是因爲我叫郭敬明,所以我做啥都是錯的。”一語成讖,拋開此次電影本身,如今觀衆心目中對於郭敬明的刻板印象,就顯然已對其新片產生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而這所有的負面標籤中,“抄襲”正是最惡劣的一個。解鈴還須繫鈴人,道歉似乎也是郭敬明破解這一“怪圈”的唯一出路。

20歲時渴望擁有更多,30歲後則渴望被主流認同。如今,即將走向40歲的郭敬明,最終選擇爲年少的錯誤道歉,儘管動機不一定單純,但對於整個內容創作行業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