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竹影散清韻

原創子墨文學2020-11-20 21:17:11

散文:竹影散清韻

作者:子墨

“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亦虛心。”

——題記——

喜歡竹,是因爲它的品格,是因爲它的虛心,更多的還是喜歡它的清影和韻味,以及給人的啓迪。

竹,清瘦,秀美,不畏嚴寒,剛直不阿,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廣爲古今文人墨客所喜愛和讚揚。

若說愛竹,誰也比不過鄭板橋,庭前有竹,詩中有竹,畫中有竹,可謂是詩書畫三者的完美結合。

他那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被人廣爲傳頌。

文人愛竹,蘇軾也不甘其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把對竹子的喜愛,發揮到了極致。

散文:竹影散清韻

而我最喜歡的是王維與白居易的描寫,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的詩句。讓竹與人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

白居易的:“竹影散清韻,煙槐凝綠枝。”卻道出了竹的清影和韻味,俊逸和婆娑,讓人生出無限遐想。

竹,無花,無果,卻有風、骨、節、操。

風者,浩然之氣,虛懷若谷,樸實,廉潔,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骨者,凌寒傲立,堅貞不屈,正直、剛強,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裏看。

散文:竹影散清韻

節者,虛心勁節,高風亮節,謙虛、豁達,一節復一節,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操,情操含蓄,不驕不躁,觀百卉凋零而不驕,知秋冬更替而不言。

也許,竹之意韻尚不止於此,詩詞三千,不及竹管一支,胸中有竹,更有君子之風,大將之氣度

竹,也親民,奉獻之情,也深入百姓日常生活,竹椅,竹筷……正可謂:“奉獻自己爲人類所用。”

此時,正值初冬,小園竹影,寒色清蒼,橫斜婆娑,疏影之中,清瘦的竹韻,自成一景,更添了一份冬的明媚。

散文:竹影散清韻

漫步其中,草色枯黃,竹淡綠而清新,不隨黃葉逐流,美而不俗,不繁,不俏,如詩如畫,而又淡中見雅。

此時,若有絲竹之音來和,竹影搖曳,絲竹悠揚,這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賞心悅目!

駐足凝視,這一份凌寒的清韻,清高素雅、淡泊明志,有說不出的美,不由得讓人深深沉醉。

竹韻幽幽,人亦如竹,虛心,寧靜,有節,淡泊,清瘦之中,書寫人生的頑強和堅韌。

回眸,竹影清韻,又呈啓迪人生之態。

散文:竹影散清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