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揭牌 本網通訊員 朱寶琦/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12月28-29日,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成立暨紀念張載誕辰1000週年研討會在寶雞市眉縣新落成的橫渠書院舉行。原陝西省委書記安啓元和首任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會長閆恆星共同爲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揭牌。張豈之、張潤珠、方俊吉、劉孟君等學者通過視頻向促進會成立表示祝賀,西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陝西省社科聯名譽主席趙馥潔等發來賀信。來自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西安文理學院等高校,及陝西省社科聯、寶雞市社科聯、延安市社科聯等機構的學者同國內的關學研究專家學者、張載後裔及新聞媒體代表近百人蔘加了成立大會和相關活動。

趙馥潔在賀信中表示,作爲宋明理學的奠基人、關學的創立者,張載以“勇於造道”的創新氣概,構建了“太虛即氣”的思想體系,凝鍊了博大精深的哲學智慧;張載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擔當,著書立說,教書育人,熔鑄了崇高篤實的人文精神;張載以“大心體物”的寬廣情懷,確立了“民胞物與”的道德理想,昇華了儒家的仁愛美德。關學的智慧和精神對於關中文化和三秦文化有着深遠的影響,它使周秦漢唐以來所積澱的功利價值取向有了精神道義的價值提升,它使長期着力於形下之器建構的秦地文化有了形上之道的內涵,它使關中地區以質樸敦厚、雄渾粗獷爲特色的人格底蘊具有了思想深度,它在“秦中自古帝王州”的歷史傳統中開出了關學八百年的學脈傳承。所以,關學是封建社會後期關中文化和三秦文化的學術標誌、思想標尺和精神標杆。

趙馥潔認爲,張載及關學的智慧、精神和道德理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是陝西地域文化的思想精華,是值得我們不斷髮掘和汲取的精神資源。研究和弘揚關學的優秀遺產,是陝西人的責任和鄉情。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以傳承張載關學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彰顯文化自信爲己任,以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知識界、文化界的作用和文化建設的資政諮詢作用爲功能,它成立後必定能大力推進關學精湛思想的學術研究、關學優秀精神的弘揚和關學歷史知識的普及,必定能大力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定能拓展陝西地域文化開發、探索的新局面,爲建設文化強省做出應有的貢獻。

閆恆星在致辭中說,張載創立的關學,是傳統儒學轉型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陝西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重要學派。關學上承孔孟之志,融合佛老之學,其所蘊含的尊禮貴德、經世致用、開放包容、崇尚氣節的文化傳統,不僅對陝西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地位。張豈之、陳俊民、趙馥潔、劉學智等學者參與編撰的《關學文庫》,建構了在學術思想史指導下的工作新理念,開創了文獻整理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經典解釋與文明闡發相結合的新路徑,形成了國家重視、地方支持、大家引領、跨省合作,學術界、出版界、新聞界“四方三界”聯動的文史工作新模式,形成了藉助省內外學術力量、組織開展有重大影響文化工程的成功範例。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將借鑑《關學文庫》組織編撰工作的經驗和做法,以打造全球關學文獻中心、研究中心和傳播中心爲目標,聚合海內外學術人才、紮實做好關學文獻集成、經典註譯、研究精編、新關學論叢等工作,全面提升關學的影響力,努力在堅定文化自信工作上走在前列。

紀念張載誕辰1000週年研討會上,陝西省決諮委委員、原陝西省社科聯副主席胡煜,延安市社科聯主席馬彥平,西安市作協副主席商子秦等專家學者圍繞張載關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了發言。大家一致認爲,張載思想產生於關中地域,但其影響卻是跨地域的,甚至是跨國界的。張載逝世後的數百年間,關學仍不斷煥發思想活力,緊隨時代脈搏創新發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發展體系中,關學具有崇高地位和重要戰略意義。陝西省關學文化促進會的成立,標誌着陝西省關學研究進入全新階段,必將爲深入挖掘傳承弘揚關學思想,讓關學的優秀文化精神和獨特氣象在新時代重放光輝、再放異彩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