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后鑄了八把寶劍,爲何五虎上將只有三人得到了?

在喜劇演員周星馳早年的一部電影《九品芝麻官》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經典畫面:周星馳扮演的八府巡撫包龍星拿出了祖傳的尚方寶劍要替天行道斬殺常威時,突然被常威的幹爺爺李公公問到是哪個皇帝御賜寶劍,此時他糊塗老孃站了出來,驕傲地說了一句:前朝皇帝……

看過這部經典喜劇電影的觀衆可能都知道,雖然包龍星沒能拿前朝的劍去斬本朝的官,但最終還是憑藉智慧讓常威露出破綻,將其斬殺在虎頭鍘下。

《古今刀劍錄》曾記載,劉備在稱帝后,於章武元年,在金牛山採得鐵礦,便令能工巧匠鑄造了八柄寶劍,這八柄劍長三尺六寸,被稱爲“蜀主八劍”。

其中一把爲天子劍,爲劉備自己所擁有,其餘七把分別給了太子劉禪,梁王劉理,永王劉永,丞相諸葛亮,前將軍關羽,車騎將軍張飛,鎮東將軍趙雲。

根據大量的史料記載,劉備的這八個寶劍中自己留下了一個,其餘七個有三個給了他的兒子,而剩下的就是另外的四個,另外的四個給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當然劉備是非常重視他的兒子的,但是他竟然給了其他人寶劍,說明他也非常看中這四個人。

他這三個兒子分別是劉禪,劉理,劉勇。我們知道後主便是劉禪,我們也知道劉禪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失敗的皇帝,他對歷史的貢獻也是微乎其微,他也就是後來的安平王,劉禪活了64歲以後就死了,死在公元271年。劉備爲什麼要把寶劍賜予這三個人呢?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之間的父子關係,因爲他們是劉備的親人。

其實劉備的考慮很簡單也很人性化,第一有好東西當然要先給自己的家人,所以他給了劉禪和梁王永王各一把,既用來顯示皇親國戚的尊貴,又可以表明自己對他們三人的不一般和看重,既加固了親情又穩定了朝綱。送給諸葛亮和其他三人,自然也是因爲他們的功績更大。

此時劉備能取得天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手下有很多機智又勇猛的人物。當然,劉備打下江山沒有他們是不可能的,但是除了劉備的親人,他看中的人還有很多,但是把四把寶劍賜給誰,劉備可謂是經過了細細的思考。在獲得這寶劍的四人中,首先五虎上將趙雲,雖然趙雲的功勞不算太大,但是他一直都在劉備的身邊,與劉備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從他與劉備的這層關係來說,他其實是有資格獲得這把寶劍的,而且趙雲也是他身邊比較厲害的武官。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是劉備的軍師,劉備的定心丸,多少次危難的時刻都是因爲諸葛亮這個智多星蜀漢才得以避難,諸葛亮既是蜀漢的奇蹟也是歷史的奇蹟,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強大的蜀漢也就沒有劉備的巔峯生活,劉備只有一把劍估計也想給諸葛亮吧。

在我國曆史上,皇帝御賜品一般都是以金錢、美女、田宅等極具功利性的物品,以表對有功之臣的犒勞。但要說到賜劍,這種行爲在歷史上確實不太多見,作爲權力與野心的象徵,寶劍所指之處,就是新的戰場,誰拿着劍,誰就是王。因此在我個人看來,賜劍似乎更像是別具一格的加冕儀式。

其次便是五虎上將關羽和張飛這兩個人,我們都比較清楚,他與劉備可謂是經歷了非常之多,他們一直都很支持劉備,劉備三顧茅廬時二人便跟隨。關羽和張飛其實是不太服氣諸葛亮的,但是對劉備卻全部聽從他的指揮和調度。由此可看關羽和張飛是很忠於劉備的。所以劉備把寶劍給他們兩個也是很合理的。

最後便是諸葛亮,諸葛亮不是五虎上將,我們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而且諸葛亮也是劉備很大的得力助手,有了諸葛亮的幫助,劉備取得了諸多戰役的成功。諸葛亮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時,他對後主可謂是盡心竭力的指導。劉備的忠心與智謀取得了劉備的信任,所以劉備將寶劍給了他。然而,另外兩位五虎上將馬超和黃忠,這二人的軍功不如諸葛亮,與劉備的感情不如趙雲和關羽張飛。無論在軍功還是感情方面,他們兩個都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沒有獲得寶劍的原因也是比較合理的。

首先,我們先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章武元年''這個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上。作爲劉備登基執掌蜀漢政權的第一年,當上昭烈帝的他自然也不會忘記加冕這些年陪他南征北戰的功臣們。因此對於登基冊封之事,歷來的史書都會做一個哪怕是一筆帶過的記載,可關於劉備賜劍這一事就偏偏沒有。

爲此,我翻閱了《三國志·蜀志·劉備傳》章武元年的所有記載: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爲丞相,許靖爲司徒。置百官,立宗廟,袷祭高皇帝以下。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爲皇太子。六月,以子永爲魯王,理爲梁王。車騎將軍張飛爲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其次,就是賜封的這些人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自己留一把很正常,作爲權力的象徵;三個兒子每人一把,彰顯皇家的勢力;軍師諸葛亮一把,凸顯他出謀劃策,指點江山的能力;關羽張飛各一把,畢竟是拜把子的兄弟,有福同享;早年就跟隨劉備奔走,打了十幾年工的趙雲分一把,以表其忠心。乍一看沒啥毛病,合情合理,但仔細一想卻細思極恐,且聽筆者分析。

第一,劉備爲何要給逝者賜劍?看過三國系列的觀衆可能都知道,在劉備稱帝的前一年,關羽就已經敗走麥城,慘遭殺害了。他劉備禦賜一把寶劍給死去的關羽,讓剩下的兩個五虎將黃忠和馬超怎麼想?西涼馬超資歷不夠,還時常被劉備提防,他得不到劍但是可以理解;70歲的老黃忠投奔劉備,一心跟着他打天下,論年齡和戰績也都不賴,那份忠心更是天人可見,奈何劉備就是偏偏要把劍賜封給關羽,對於當時鼓舞士氣而言,確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熟悉三國的都知道,劉備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居無定所,寄人籬下,後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後,劉備才明確戰略方針,借荊州,取益州,最後,建立了蜀漢,所以說,諸葛亮可以稱得上蜀漢第一功臣。

而關張趙三人就不用說了,老班底,親兄弟,打仗槓槓的,功勞也是大大的。

黃忠最大的功勞便是定軍山斬夏侯淵,雖然功勞也是非常大的,但與其他四人相比,自然是差一些。劉備拉攏馬超,主要是藉助其威名,所以,馬超自然也不是劉備的心腹,即便有再大的功勞都枉然。

況且有些人就是靠利益捆綁在一起的,有沒有感情真的得二說。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感動了萬千人,他對劉備的忠心天下人皆知,而張飛、關羽和趙雲三人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自然拿他們個個當心腹。接納也需要時間,馬超和黃忠也還沒有真正走到劉備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