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創業潮下,芯片行業最缺哪類人才?

記者 | 周伊雪

在覈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頂層戰略之下,芯片成爲2020年國內科技行業最火的領域之一。一方面湧入半導體行業的資金和新成立公司數量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另一方面,人才短缺的困境也愈發凸顯。

搶人大戰早已暗流洶湧。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自2019年開始,芯片製造巨頭臺積電已經被挖走超過百名高級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在中國大陸,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都是芯片類公司和獵頭們競相追逐的對象。

熱火朝天的搶人大戰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國內芯片行業人才供給的匱乏。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到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人才缺口將近25萬,而且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這份白皮書同時提出,有超過80%的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沒有進入到集成電路相關產業從業。

一直以來,芯片領域的人才培養週期長,薪資漲幅低、行業發展緩慢等因素都壓制着相關專業人才在行業長期發展的意願。“周圍仍然留在芯片行業的可能不足四分之一,絕大部分都跳槽去了互聯網公司。”一位微電子專業背景的芯片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從芯片行業整體來看,過去兩年平均薪資其實有所提高,但漲幅並不明顯。來自BOSS直聘發佈的《2019年芯片人才數據洞察》顯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爲10420元,同比提升了4.75%。而擁有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爲19550元,僅爲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類人才薪資水平的一半。

《白皮書》顯示,從現有的從業人員人才結構來看,對高端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國際型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爲緊迫。

一位芯片初創公司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芯片行業非常強調從業年限和資歷。從業者必須要經過一代代產品迭代,才能夠掌握架構設計門道,還必須在芯片大廠工作過,否則難以接觸到核心架構。

據他透露,國外的芯片市場格局已經走向成熟和穩定,而國內芯片創業則一片熱火朝天。這種反差吸引了一些有海外芯片大廠工作經驗的華人回國創業。這種背景的人才是此前國內極度稀缺的。

除了高端人才之外,經驗豐富的成熟工程師也是企業所亟需的。據《白皮書》統計,企業對於工作經驗在3-5年的人才需求量最大,佔比 32%,且這一比例從 2017年起逐年遞增。與往年相比,不要求工作經驗,以及要求工作經驗爲1年以下的企業比例明顯下降。

一位從外資芯片大廠跳槽至長江存儲的中層管理者告訴界面新聞,與外企相比,國內芯片公司的人才梯隊建設不足,中間層的成熟工程師明顯短缺。

“最缺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培養一個成熟的芯片工程師需要十年時間,但國內整個行業還沒有積累那麼多人才。”雲岫資本董事總經理趙佔祥對界面新聞說。

早在2016年,國家就開始重視芯片行業人才培養問題。當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培養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其裝備、材料等方向的專業人才。

而直到美國限制對華爲等中國公司出口芯片,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後,培養芯片人才的迫切性才被業界和學界重新提升至新高度。

2020年10月,南京宣佈將成立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高校——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引發廣泛關注。據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時龍興介紹,與傳統高校不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會立足於行業,解決當前產業發展的人才短缺問題。

這所學校會與華爲海思、中芯國際等企業進行合作,其亮點是整合產業和高校資源,重視培養學生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實踐能力。

類似對動作可以看作是行業在人才短缺壓力之下的全新嘗試。業內已經普遍意識到,芯片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如何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到優秀人才進入行業,並在行業內長期發展,仍然是高校院所、政府和企業各方需要通力合作解決的問題。

記者 | 周伊雪

在覈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頂層戰略之下,芯片成爲2020年國內科技行業最火的領域之一。一方面湧入半導體行業的資金和新成立公司數量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另一方面,人才短缺的困境也愈發凸顯。

搶人大戰早已暗流洶湧。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自2019年開始,芯片製造巨頭臺積電已經被挖走超過百名高級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在中國大陸,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都是芯片類公司和獵頭們競相追逐的對象。

熱火朝天的搶人大戰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國內芯片行業人才供給的匱乏。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到202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左右,人才缺口將近25萬,而且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

這份白皮書同時提出,有超過80%的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沒有進入到集成電路相關產業從業。

一直以來,芯片領域的人才培養週期長,薪資漲幅低、行業發展緩慢等因素都壓制着相關專業人才在行業長期發展的意願。“周圍仍然留在芯片行業的可能不足四分之一,絕大部分都跳槽去了互聯網公司。”一位微電子專業背景的芯片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從芯片行業整體來看,過去兩年平均薪資其實有所提高,但漲幅並不明顯。來自BOSS直聘發佈的《2019年芯片人才數據洞察》顯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爲10420元,同比提升了4.75%。而擁有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爲19550元,僅爲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類人才薪資水平的一半。

《白皮書》顯示,從現有的從業人員人才結構來看,對高端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複合型人才、國際型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爲緊迫。

一位芯片初創公司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芯片行業非常強調從業年限和資歷。從業者必須要經過一代代產品迭代,才能夠掌握架構設計門道,還必須在芯片大廠工作過,否則難以接觸到核心架構。

據他透露,國外的芯片市場格局已經走向成熟和穩定,而國內芯片創業則一片熱火朝天。這種反差吸引了一些有海外芯片大廠工作經驗的華人回國創業。這種背景的人才是此前國內極度稀缺的。

除了高端人才之外,經驗豐富的成熟工程師也是企業所亟需的。據《白皮書》統計,企業對於工作經驗在3-5年的人才需求量最大,佔比 32%,且這一比例從 2017年起逐年遞增。與往年相比,不要求工作經驗,以及要求工作經驗爲1年以下的企業比例明顯下降。

一位從外資芯片大廠跳槽至長江存儲的中層管理者告訴界面新聞,與外企相比,國內芯片公司的人才梯隊建設不足,中間層的成熟工程師明顯短缺。

“最缺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培養一個成熟的芯片工程師需要十年時間,但國內整個行業還沒有積累那麼多人才。”雲岫資本董事總經理趙佔祥對界面新聞說。

早在2016年,國家就開始重視芯片行業人才培養問題。當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培養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其裝備、材料等方向的專業人才。

而直到美國限制對華爲等中國公司出口芯片,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後,培養芯片人才的迫切性才被業界和學界重新提升至新高度。

2020年10月,南京宣佈將成立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高校——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引發廣泛關注。據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時龍興介紹,與傳統高校不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會立足於行業,解決當前產業發展的人才短缺問題。

這所學校會與華爲海思、中芯國際等企業進行合作,其亮點是整合產業和高校資源,重視培養學生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實踐能力。

類似對動作可以看作是行業在人才短缺壓力之下的全新嘗試。業內已經普遍意識到,芯片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如何能夠源源不斷地吸引到優秀人才進入行業,並在行業內長期發展,仍然是高校院所、政府和企業各方需要通力合作解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