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能不能給我50塊錢?我想和同學一起出去玩。”

當你的孩子,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時,你是怎麼回應的?

“你知道我和你爸賺錢多辛苦嗎?整天就知道跟我要錢出去玩,一點都不知道節儉!別人家有錢,我們家比不起!”

我相信,說出這樣話的家長,80%的可能不是家庭經濟困難,而是在向孩子“哭窮”。

“窮養”孩子的心理在作祟,尤其是此情此景下,你對孩子一聲聲的抱怨,讓孩子深陷自責,更是倍感低人一等。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刻意窮養是種怎麼樣的體驗?

底下的回答,讓人看了特別難過:

想要的卻不能要,要了也享受不到快樂,慢慢淪落到,一花錢就愧疚難受。我覺得我不是親生的,錢纔是。

窮養孩子,帶給他的,是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倍傷害。

1/

刻意窮養,毀了孩子的一生

有些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家庭,爲了避免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會不自覺地在孩子面前哭窮,選擇用窮養的方式來養育孩子。

殊不知,這樣的窮養,如果沒有把握合理的度,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心理狀態、甚至是一輩子的自尊。

1. 窮養,讓孩子丟了自信

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用戶,向我們分享了他被父母窮養的經歷:

我的父母,在物質上對我苛刻,精神上也不給予我任何支持。我很自卑,哪怕是面對家庭條件還不如我的人。開始時我以爲家裏真的窮。後來在一個叔叔嘴裏聽說,父母打麻將一晚上輸了幾千塊,第二天還繼續玩。我這才明白,在他們的認識裏,他們的錢是他們玩樂的錢,我掙的錢是養他們的錢。

從小就被窮養的孩子,會因爲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失去了本該有的自信,變得越發自卑。

膽小和內向,是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摘不掉的標籤。

低人一等的心理,是他們長大後無法扭轉的心態。

對於被窮養的孩子來說,他們窮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

2. 窮養,讓孩子失了格局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認爲:

真正的窮養孩子,不是物質上一味的苛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嚴格。而那些在精神上嚴格、喫過苦的孩子,他們未來的承受能力纔會更好;相反,那麼物質上苛刻孩子格局、成長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看過一個男孩分享他的故事:

小時候一直以爲家裏窮(後來才知道是父母故意窮養)。爲了不讓父母過度勞累,立志大學畢業就工作掙錢。無奈目標定位太低了,本科已經不“值錢”了。那些考上碩博的同學,他們的眼界確實高。但我和他們,已經不屬於同一階層了。

窮這個字眼,在窮養長大孩子的內心裏根深蒂固。

經濟貧困所帶來的生活不幸,逼着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放棄了許多本該遠大的夢想,降低了自己對生活的需求,並無奈埋葬了自己所有的喜歡。

在貧窮意識裏待久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擁有寬闊的視野,怎麼可能會爲自己建造遠大的格局?

3. 窮養,讓孩子活成金錢的奴隸

從小就經歷着窮養的孩子,如果在成長的路途中走歪了、迷失了方向,那麼後果是更可怕的。

在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一幕曾震撼了無數人。

住着破房子、喫着泡麪的趙德漢,背地裏竟貪污了2億三千多萬元。

他把錢壘成一堵牆,堆成一張牀,也塞滿了自己的冰箱。

面對被拆穿的貪污,他哭着說,自己一分錢都沒敢花。

窮怕了,這是一個多可怕的事實。

“貧窮就沒有好日子”這個觀念,早已深深地烙印他的骨髓裏、他的血肉裏。

不僅如此,貧窮還在他的心上設了一把枷鎖,把自己死死地困在了“錢眼”裏,喪失了道德仁義,最終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因爲貧窮,活成了金錢的奴隸,就是從小被窮養孩子,釀成的最大的慘劇。

2/

孩子伸手跟你要錢

千萬別這麼做

再次迴歸最初的那個問題,如果孩子伸手跟你要錢,你會怎麼回應她?

除了上述“哭窮”派的經典回答外, 還有兩種回答,也是很常見的、錯誤的回答。

1. 這次數學考滿分,媽媽就給你零花錢!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零用錢,作爲考試的獎賞,以此激勵他好好學習。

這樣的做法看似立馬見效,可長此以往,只會消耗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一旦停止了對孩子的“金錢誘惑”後。

一旦將“零花錢”和“學習”劃上等號,興趣將黯然失色,零花錢所換來的短期自律,是不足以支撐孩子的漫漫學習路。

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讀書,這樣的動力纔會是最持久、也最有效的。

2. 我不能給你零花錢,但你想要什麼,媽媽給你買。

有一位“獨行俠”女孩,上學放學從來都是自己一個人走,也從不參加任何校內活動。

女孩的父母認爲她“不合羣”,可只有女孩知道:

父母從來不肯給自己零花錢,真的沒有辦法和同學進行“社交”。

沒有零花錢的魔咒,一直伴隨着她到大學。

大學後,儘管她有生活費,也從來都不會缺錢的時候,但她依舊四處兼職,就算曠課,也要賺得那幾百塊錢。

女孩說,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掙錢的慾望。

沒有零花錢的痛,和以此帶來的悲劇,在女孩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孩子提出想要零花錢時,她並非不知道媽媽能買給自己,而是想要媽媽照顧到自己的情緒,和此情此景所需的孩子間的社交。

我們該做的,不是告訴孩子我買給你,而是關注孩子要零花錢的真正原因,並有所取捨。

3/

有遠見的父母

會和孩子正確“談錢”

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它的本質就是正確的人格觀和豐盈的內心世界。

它雖然不是教育的起點,但卻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而用“窮養”來激勵孩子不斷向上,這樣的方法一定是不可取的。

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零用錢觀,不妨試着學習下面兩點。

1.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並做好“零花錢規劃”

澳洲的一位媽媽,爲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提出讓女兒打理一個月的家庭財務的建議。

媽媽告訴女兒,省下來的錢,可以自由支配,女兒欣然答應。

爲了節省開支,女兒開始認真研究家庭的內支出,發現能省下來的地方,只有“零食”。

她開始嚴格控制零食購買,尤其是自己的。

並逐漸學着優化日常生活習慣,洗菜的水用來澆花、白天儘量不開燈......

還準備了一個家庭記賬本,事無鉅細地將家庭的開銷記錄在內,並和爸爸媽媽一起分析它的合理性。

可就算這樣,女兒的努力卻也沒有沒有太大成效,因爲她僅僅爲家裏省下了5美金而已!

女兒這才知道,什麼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也終於知道,媽媽有時會拒絕自己提出的零食要求,背後的真正原因。

給孩子的零花錢,也和家庭財務管理一樣,需要將支出的每一分、每一塊都記錄在內。

什麼地方花的值得、什麼地方是沒必要花錢的,這樣才能逐漸制定出一份合理的零用錢支出計劃。

雖然零花錢不如家庭支出那般鉅額和繁雜,但我們一旦給到孩子一定的支配權,就一定能幫助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也能從根本上教給他學會珍惜和擁有。

2. 把握“手頭”鬆緊尺度,談錢有“三不”

家長不能一分錢也不給孩子,當然也不能想給多少就給多少。

尤其是當孩子主動提出要零花錢時,一定要慎重考慮,把握分寸,結合具體情況掂量着給。

當然,這僅僅是給孩子零用錢這個細節,家長在平日裏和孩子“談錢”,更該注意這“三不”。

(1)不對孩子“哭窮”

不要再用“哭窮”的方式,來教孩子勤儉節約了。

正如前文所說,“窮養”孩子,會讓他丟了自信、失了格局,最終活成金錢的奴隸。

在幼兒時期,因爲貧窮而產生的自卑心理,一定會是孩子長大後的噩夢之一。

(2)不在孩子面前“炫富”

不能哭窮,自然也不能炫富。

父母愛炫富的後果就是,孩子容易養成愛攀比、也愛追求名牌的心理和特性。

一味地在物質上對孩子進行過度地放縱,只會助長孩子膨脹的慾望心理,而後漸入迷途不知返。

(3)不撒謊,也不迴避

曾有個熱門話題:要不要告訴孩子家裏的經濟狀況?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說道:

不論窮富,都要讓孩子心裏有數。家境優越,要他明白財富需要艱苦奮鬥爭取、累積,經不起無度揮霍;家庭狀況一般,要培養自立自信的心態,讓他看到父母一直在爲更好的生活打拼。

在我看來,就算是孩子,也是有對家庭財務的知情權的。

尤其是當孩子誠懇地問到錢的問題時,逃避不說或是撒謊,都是最糟糕的方式,給孩子誠實的答案,纔是明智父母的做法。

當然,在告訴孩子家庭情況的同時,也一定要告訴孩子錢的正確使用方法,告訴孩子父母賺錢方式的不易,讓他學會珍惜。

武志紅在《爲何家會傷人》裏說:

對物質的追求是對愛的渴望。母愛獲得太少的孩子,就會執着於母愛載體:一顆糖、一串糖葫蘆、一個玩具,最後是手機、筆記本電腦乃至其他。

真心希望所有家長, 不要再對孩子“哭窮”,以此來激勵他們上進和努力了。

時代早已變了,“哭窮”這一套,早已不像過去那般管用,反而會害孩子的一輩子!

因此,當孩子說“媽媽,可以給我零花錢嗎?”的時候,我們的正確回答應該是,堅定而溫柔地和孩子溝通:

你和媽媽要錢的理由是什麼?媽媽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考慮。雖然這次同意了給你的這些錢,但這些都是屬於額外的零花錢,等你長大了,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

當孩子再向你伸手要錢時,希望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並教育他最正確的金錢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