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其中有195个主权国家,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特殊的名字和旗帜还有语言等浓厚的民族文化,我们根据国家的人文和地形就能大概判断出这个国家处于地球的哪个方位。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中亚许多国家的名字都是以“斯坦”作为后缀的,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为什么这些“斯坦国”都集中分布在中亚地区呢?它们为什么都以“斯坦”作为后缀?“斯坦”二字有什么含义?想要了解其中的缘由,还要从中亚的历史说起!

波斯文化的诞生

古波斯语主要出现在公元前600年到300年间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代,它的出现都要归功于阿拉伯半岛的波斯人,他们创立了帕拉维字母表,从而致使古波斯语的出现,语言体系形成之后,它的周边文化必将随之而来,所以波斯文化也应运而生,迅速在西亚发展成型后传入到了中亚地区。

萨曼王朝

随着波斯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波斯人在公元9世纪时创立了萨曼王朝。萨曼王朝或称萨曼帝国,公元10世纪时,它已经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之一,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亚地区,因此,波斯文化在中亚传播更加“繁荣猖獗”。

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斯坦”,便是由波斯语“stan”音译过来的,意为“……之地”和“地区”。在中亚国家独立之前,他们大多以“斯坦”作为后缀,来区分不同区域的民族。通俗的说,“斯坦”就和我国的“省”字的作用是一样的,以省作为后缀来区分地区,例如福建省、江苏省等。那么刚开始只是用来区分区域的“斯坦”,后来为何又变成了中亚各国的后缀呢?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崛起的关系。

伊斯兰教的发展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齐名,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它的兴起时间是在7世纪初期,兴起地点也是在阿拉伯半岛,由于阿拉伯半岛横跨中亚和中东地区,所以伊斯兰教很快便在中亚地区蔓延开来。而且它比萨曼王朝更早进入中亚地区,后来因为萨曼王朝的稳固统治,国治民安之下,伊斯兰教得以更加迅猛的发展。

萨曼王朝的瓦解

到了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与游牧民族突厥人越来越强大,中亚各地区的民族与突厥和伊斯兰教相结合,开始分割各地,组建自己的领土,在这强劲的分割势头之下,波斯文化逐渐衰弱,萨曼王朝也在时代的潮流中渐行渐远。虽然萨满王朝被“瓦解”了,但是波斯文化并没有完全消失,许多波斯语得以延用至今,“斯坦”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为何被称为斯坦

了解完“斯坦”的由来和含义之后,大家可曾知道中国也曾被称为“斯坦”,中国位处东亚,按理说和波斯文化是没有多大关系的,那为什么中国还会被称为“斯坦”呢?这是因为当波斯文化在中亚地区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也正值唐宋两大朝代之际,唐代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空前繁荣,文化交流正是时代所需。所以那时候我国和现代的印度(天竺)有着密切的来往,尤其是在佛教的文化交流上。印度当时称呼我国为“Cīnasthāna”,音义过来就是“秦那斯坦”,中亚国家当时并不了解中国,更多的是从印度那边了解到的,所以他们也跟着印度一起称呼中国为“秦那斯坦”。

“Cīnasthāna”音译为“秦那斯坦”,意为“震旦”,“震旦”有黎明破晓的意思,就地理位置而言,我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而日出东方,所以“震旦”一词用来形容我国,再为合适不过。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知名大学复旦大学以前的名字就叫做“震旦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教育学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后来改名为复旦大学。其实这所大学的建成还是受到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奖学基金的资助才得以完成的。

“斯坦”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了中亚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的痕迹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如果愿意加以研究和观察,我们便能从中发现人类发展的轨迹和历史变迁的潮流。如果你在上海西外滩眺望浦东的话,还能看到著名的“震旦大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