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历了异常艰苦的十四年抗战,不可否认,这场胜利实属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英雄用鲜血铸成的今天。在抗日战争中,两党涌现出大批的名将,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李延年。这位在抗战时期风光无限的名将,晚年却落魄不堪,在台湾过着被救济的日子。

1904年出生的李延年是山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与黄埔三杰、徐向前、左权、周士第等名将是同学。李延年早年就跟随老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的感情极为深厚。1930年阎、冯反蒋,在中原大战中,李延年坚决拥护老蒋,以一旅的兵力硬抗冯玉祥一个师,给老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破格将其升为八十八师副师长,主政杭州。

抗日时期,李延年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全面战争爆发后,李延年先是投身到淞沪会战,浴血奋战三个月,重创日寇,战后升任为二军军长。淞沪会战结束后,李延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州第五战区支援台儿庄战役,此战李延年全歼日军两个王牌师团,震惊中外,李延年也因此升任第十一军团长兼二军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延年凭借在抗战中优异地表现,赢得了老蒋的通报表扬,颇受老蒋重用,将其升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全权负责受理山东地区的日军投降事宜,此时的李延年达到了自己的军事巅峰,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1948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李延年奉上级命令,战略性放弃海州,主保徐州,并由黄伯韬第七兵团作掩护。然而在解放军的大军压境之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李延年见势不妙逃往徐州,后又奉命在蚌埠成立指挥所,李延年先是任主任一职,后改编为第六兵团司令官。

1948年11月下旬,国民党著名的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宿县,老蒋为了解救黄维兵团,命令第六兵团的李延年与第八兵团的刘汝明前往支援,同时还让其子蒋经国率领战车第二团六兵团进出淮河以北军王集、看町集之线,企图围魏救赵。

然而李延年与刘汝明却辜负了老蒋的期望,两队人马在应援时表现消极,相互观望的态度让军队消极怠工,最终导致黄维军团全军覆没。李延年的表现让人很是意外,一位在抗日时期表现十分英勇的名将,在解放战争中为什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其实这也不完全怪李延年,首先,李延年的第六兵团与刘汝明的第八兵团皆为国民党绥靖区的部队改编而成,该部队中鱼目混珠,组织纪律非常差,兵力涣散是硬伤,大多数人又没有经过正统的训练,又不是正规军校毕业,和国民党嫡系部队比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指望这种部队去力挽狂澜,完全是天方夜谭。

其次,李延年与刘汝明两人早有恩怨,刘汝明不是嫡系部队出身,所以即使他与李延年同级别,老蒋对他也是很不放心,一直让李延年暗中监视他,还曾经把他叫到南京来审查,这让刘汝明心中早就积压了不满的情绪。

淮海战役白热化时,黄维兵团陷入困境,老蒋让刘汝明与李延年支援黄维的时候,这两队人马心中早就各怀鬼胎。两军沿着铁路北上,一开始刘汝明的部队还是很积极的,每天能行军四十余里路,而李延年的部队却故意放慢行军速度,走走停停,消极怠工,导致两军士气萎靡不振。

因为支援行军速度太缓慢,没能及时解救黄维兵团,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惨烈结局,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李延年在老蒋心中的地位落到谷底。随着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国民党更是溃不成军,一泻千里,蒋氏王朝大势已去。

老蒋逃到哪,李延年也跟着逃到哪,一路南下在闽浙两地来回奔波。为了成功逃台,老蒋临走时还给李延年下达了任务,要求他务必守住福州与平潭。1949年8月,平潭失守,李延年见四面楚歌,便把兵权交给了参谋长任同堂,自己则带着亲信去了台湾。

李延年到达台湾后,便被以擅自撤退罪扣押,陈诚更是直接要求枪毙李延年,老蒋念及旧情,免除了李延年的死刑,只判他十年徒刑。而李延年在入狱一年后就被提前保释,居住在台北的郊区,孤苦无依,靠着别人的救济过日子,郁郁寡欢,忧郁成疾,最终于1974年去世,终年70岁。

这位在抗日战场上的名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