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經歷了異常艱苦的十四年抗戰,不可否認,這場勝利實屬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英雄用鮮血鑄成的今天。在抗日戰爭中,兩黨湧現出大批的名將,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國民黨中將兵團司令李延年。這位在抗戰時期風光無限的名將,晚年卻落魄不堪,在臺灣過着被救濟的日子。

1904年出生的李延年是山東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與黃埔三傑、徐向前、左權、周士第等名將是同學。李延年早年就跟隨老蔣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兩人的感情極爲深厚。1930年閻、馮反蔣,在中原大戰中,李延年堅決擁護老蔣,以一旅的兵力硬抗馮玉祥一個師,給老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後破格將其升爲八十八師副師長,主政杭州。

抗日時期,李延年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全面戰爭爆發後,李延年先是投身到淞滬會戰,浴血奮戰三個月,重創日寇,戰後升任爲二軍軍長。淞滬會戰結束後,李延年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徐州第五戰區支援臺兒莊戰役,此戰李延年全殲日軍兩個王牌師團,震驚中外,李延年也因此升任第十一軍團長兼二軍軍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延年憑藉在抗戰中優異地表現,贏得了老蔣的通報表揚,頗受老蔣重用,將其升爲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山東挺進軍總司令,全權負責受理山東地區的日軍投降事宜,此時的李延年達到了自己的軍事巔峯,位高權重,風光無限。

1948年,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拉開了序幕,李延年奉上級命令,戰略性放棄海州,主保徐州,並由黃伯韜第七兵團作掩護。然而在解放軍的大軍壓境之下,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李延年見勢不妙逃往徐州,後又奉命在蚌埠成立指揮所,李延年先是任主任一職,後改編爲第六兵團司令官。

1948年11月下旬,國民黨著名的黃維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在宿縣,老蔣爲了解救黃維兵團,命令第六兵團的李延年與第八兵團的劉汝明前往支援,同時還讓其子蔣經國率領戰車第二團六兵團進出淮河以北軍王集、看町集之線,企圖圍魏救趙。

然而李延年與劉汝明卻辜負了老蔣的期望,兩隊人馬在應援時表現消極,相互觀望的態度讓軍隊消極怠工,最終導致黃維軍團全軍覆沒。李延年的表現讓人很是意外,一位在抗日時期表現十分英勇的名將,在解放戰爭中爲什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其實這也不完全怪李延年,首先,李延年的第六兵團與劉汝明的第八兵團皆爲國民黨綏靖區的部隊改編而成,該部隊中魚目混珠,組織紀律非常差,兵力渙散是硬傷,大多數人又沒有經過正統的訓練,又不是正規軍校畢業,和國民黨嫡系部隊比就是一個天一個地,指望這種部隊去力挽狂瀾,完全是天方夜譚。

其次,李延年與劉汝明兩人早有恩怨,劉汝明不是嫡系部隊出身,所以即使他與李延年同級別,老蔣對他也是很不放心,一直讓李延年暗中監視他,還曾經把他叫到南京來審查,這讓劉汝明心中早就積壓了不滿的情緒。

淮海戰役白熱化時,黃維兵團陷入困境,老蔣讓劉汝明與李延年支援黃維的時候,這兩隊人馬心中早就各懷鬼胎。兩軍沿着鐵路北上,一開始劉汝明的部隊還是很積極的,每天能行軍四十餘里路,而李延年的部隊卻故意放慢行軍速度,走走停停,消極怠工,導致兩軍士氣萎靡不振。

因爲支援行軍速度太緩慢,沒能及時解救黃維兵團,最終導致全軍覆沒的慘烈結局,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李延年在老蔣心中的地位落到谷底。隨着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國民黨更是潰不成軍,一瀉千里,蔣氏王朝大勢已去。

老蔣逃到哪,李延年也跟着逃到哪,一路南下在閩浙兩地來回奔波。爲了成功逃臺,老蔣臨走時還給李延年下達了任務,要求他務必守住福州與平潭。1949年8月,平潭失守,李延年見四面楚歌,便把兵權交給了參謀長任同堂,自己則帶着親信去了臺灣。

李延年到達臺灣後,便被以擅自撤退罪扣押,陳誠更是直接要求槍斃李延年,老蔣念及舊情,免除了李延年的死刑,只判他十年徒刑。而李延年在入獄一年後就被提前保釋,居住在臺北的郊區,孤苦無依,靠着別人的救濟過日子,鬱鬱寡歡,憂鬱成疾,最終於1974年去世,終年70歲。

這位在抗日戰場上的名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