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實力劇增,成爲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在版圖拓展方面,蘇聯新增了54萬平方公里土地,並構建了一條與美國對峙的軍事分界線,這條分界線從德國呂貝克一直延伸到意大利的裏雅斯特。但接下來本文的重點不是美蘇的對峙,而是探討這些二戰後的新增領土是如何進行分配的。衆所周知,蘇聯由加盟共和國構成,那麼在新增領土分配環節,哪個加盟共和國的獲益最大?答案是烏克蘭,總計得到了12.58萬平方公里,佔比23%。

1併入外喀爾巴烏克蘭

1944年,高歌猛進的蘇軍已全面進抵波羅的海三國、華沙一線,並越過喀爾巴阡山脈。此時,蘇聯爲了能夠在戰後於喀爾巴阡山脈以西、以南地區獲得一個鉗制東歐諸國的橋頭堡,決定永久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烏克蘭。1945年6月29日,蘇捷兩國締結條約,規定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地區根據當地居民的意願併入蘇聯,這使得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獲得了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2獲得西烏克蘭地區

1945年2月,英美蘇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齊聚克里米亞的度假勝地雅爾塔,召開了一次構建戰後新秩序的國際會議。其中有關波蘭疆界的決議是整體向西移動兩百多公里,也就是波蘭交出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獲得原屬德國的西里西亞和東波美拉尼亞地區,即西邊的失地東邊補。會議期間,波蘭問題看似討論最多,爭論最激烈,但其基本框架早已獲得美英認可,因爲羅斯福在對日作戰方面仍有求於蘇聯,而英國聚焦於建立英美特殊聯盟,想借助美國力量維持西歐首把交椅的位置,所以丘吉爾必定唯美國馬首是瞻。1945年8月16日,蘇波兩國按照雅爾塔會議的決議正式簽署了邊界條約,至此,蘇聯領土面積再增19.41萬平方公里,其中劃入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部分爲9.3萬平方公里。

3染指比薩拉比亞

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2月10日,反法西斯聯盟和5個德日僕從國正式簽署和平條約,內容涉及審判戰爭罪犯、賠款、疆界劃定和限制軍備等。其中羅馬尼亞疆界被定格在了1941年1月1日時的狀態,這樣蘇聯於1940年6月強佔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就成爲“合法之地”。而控制這兩塊土地以後,蘇聯爲防止得而復失,採取了拆分,即分而治之的措施,也就是將它們劃給了兩個不同的加盟共和國,其中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得到了約兩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北布科維納、比薩拉比亞北部的霍廷地區以及比薩拉比亞南部的伊茲梅爾地區。

烏克蘭獲得23%新增領土體現了蘇聯領導層提出來的烏克蘭人應該在蘇聯領域內統一起來的觀點。該觀點早在蘇聯建立之初就形成了,比如1924年夏,共產國際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對捷克斯洛伐克外喀爾巴阡烏克蘭、波蘭和羅馬尼亞境內的烏克蘭人聚居區實行民族自決,進而實現將分散各國的烏克蘭地區聯合成完整的共和國。蘇聯此舉看似是爲烏克蘭着想,但其實質卻顯而易見,用馬克思和恩格斯說的一句話就是“聖彼得堡內閣的發明,它的目的無非是要把俄國的歐洲疆界向西和向南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