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舞《杜甫》劇照

雙人舞《天路》劇照

獨舞《天,總會亮》劇照 本版圖片均爲廣西演藝集團供圖

南國早報記者 劉豫 通訊員 梁繼超

逐夢山海,綻放芳華。作爲首屆中國-東盟文化藝術周的重頭戲,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西演藝集團承辦的第五屆廣西青年舞蹈演員比賽決賽於2020年12月13日在南寧圓滿落下帷幕。短短4天時間裏,廣西舞蹈界的各路精英和新秀同臺競技、各展風流,爲首府觀衆奉獻了6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回眸這屆賽事,我們不僅看到了廣西舞者的堅守和迸發、賽事組織的傳承和創新,更看到了廣西舞蹈藝術勇攀高峯的底氣和潛力。

1

舞壇盛事 羣英薈萃

創辦於2010年的廣西青年舞蹈演員比賽,是一項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每兩年定期舉辦,旨在檢閱35歲以下廣西青年舞蹈演員表演技藝的全區性專業賽事,對於培養本土優秀舞蹈表演人才、推動廣西舞蹈藝術繁榮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雖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藝術創作、演員排練和演出市場造成了嚴重衝擊,但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精心組織和各市文化和旅遊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比賽不僅實現定期舉辦的目標,還呈現出參賽廣泛、作品豐富、表演高超等亮點。

經過初賽和複賽的遴選,第五屆廣西青年舞蹈演員比賽決賽共有125名青年舞蹈演員參賽,不僅有廣西演藝集團、南寧市藝術劇院、柳州市藝術劇院、桂林市文藝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海市文藝交流中心、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等舞蹈名團的一線演員,還有賀州市羣衆藝術館、博白縣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傳承和展演中心、武宣縣文化館等羣衆文化行業的優秀舞者。除了廣西藝術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傳統藝術院校舞蹈專業的學生外,還出現了北部灣大學、玉林師範學院、賀州學院、百色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蹁躚舞姿。可以說,本屆比賽幾乎網羅了當前廣西舞蹈界所有的尖子選手和嶄露頭角的新秀,競技水平和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本屆比賽參賽選手錶演的作品大多以經典的學習節目爲主,題材廣泛、類型多樣、風格各異,體現了廣西青年舞蹈演員羣體較高的文化自信、寬廣的藝術視野和大膽的探索嘗試。比賽還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年輕演員,他們紮實的基本功、嫺熟的技術技巧、精湛的表演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南寧市藝術劇院《一戲一生》的獨舞演員身法步法如行雲流水,在椅子上的單腿直立穩如泰山,演活了一名旦角對戲曲一生的癡愛;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夫妻哨》的兩位演員配合默契,華麗的託舉連接與情感節奏有機結合,達到了“情理當中,意料之外”的美不勝收;《18歲的馬頭琴》《山妞·二娃·紅蓋頭》《阿瓦山上的星星》《傣源》等作品的演員們,熟練掌握了不同民族的舞蹈語彙,淋漓盡致地呈現了民族民間舞的獨特魅力。

2

守正創新 跨界融合

廣西青年舞蹈演員比賽以本土舞者爲中心,以表演藝術爲標尺,不論出身和來路,唯以舞藝論英雄。該賽事十年間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聲譽和好評,其初衷之殷切,其影響之廣泛,在全國都不多見。

本屆比賽是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組建後舉辦的首屆比賽,時代背景、賽事方位和主辦單位都發生了變化。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比賽納入到首屆中國-東盟文化藝術周的活動板塊中,積極爲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營造文化氛圍,提升了活動的規格和影響力。針對參賽選手的不同特徵,主辦方首次將文藝院團和高校分開組織比賽場次和評獎,同時,邀請四川、廣東省的舞蹈藝術家擔任評委,提升評獎的專業性、公正度和權威性。頒獎晚會暨彙報演出構思新穎、流程緊湊,通過“舞者∙汗水”“角色∙塑造”“舞動∙夢想”等3個篇章,展示了兩年來全區青年舞蹈演員的成長曆程和豐碩成果。

運用新媒體平臺、將舞蹈比賽作爲IP全方位打造是這屆比賽的一大特色。本屆比賽秉承“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宗旨,在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了6場直播,播放量達437.7萬次。在短視頻平臺上線話題,上傳視頻展示參賽演員風采,播放量超80萬次。此外,還舉辦了主題美陳、文創市集等配套活動,面向廣大觀衆開啓“雲觀賽”通道,並在直播前邀請嘉賓推介廣西文旅好貨,吸引了廣大觀衆的眼球。這些新舉措把專業比賽拓展到舞蹈界之外,讓舞蹈藝術從1500人的劇場飛入千千萬萬的尋常百姓家,取得了不同凡響的良好效果。

3

藝無止境 任重道遠

雖然本屆比賽湧現了一批基礎很好的苗子,但也暴露出一些演員技術不精、舞藝不高等問題,廣西青年舞蹈演員的整體水平亟需進一步提升。舞蹈演員除了常規的“扒帶子”外,要多花時間對作品進行文本分析、情感體驗和嘗試表現,平時要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和綜合知識,提升對作品的領悟力、表現力和感染力。如這次比賽有兩組演員表演的《夫妻哨》《一戲一生》《雛菊》《般般入畫》,其實參賽演員的技術技巧差別不是很大,但有的能牽着觀衆走、引人入勝,有的卻蒼白無力,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舞者進入人物和投放情感的深淺有關。

作爲一項發掘和培養廣西舞蹈演員的廣西賽事,本屆比賽的本土作品相對較少,桂風壯韻不足,未能很好地起到推動廣西舞蹈創作的積極作用,可謂一個遺憾。廣西不僅是歌海,更是舞鄉,曾經產生過像《打磨秋》等經典作品,近年來也推出過舞劇《碧海絲路》《劉三姐》《花界人間》等精品舞劇,其中的很多舞段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觀賞性,十分適合在比賽的舞臺上呈現。而歷屆廣西音樂舞蹈比賽推出的優秀獨雙三作品,如雙人舞《步槍》《爺孫》《瑤不離鼓》,三人舞《雨落花開》,更是帶有濃郁的壯鄉風情。今後,主辦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土舞蹈作品的引導,讓更多的廣西舞者演出壯族等世居民族作品和廣西編導創作的優秀作品,讓這項廣西賽事的廣西味兒更足,更好地促進廣西舞蹈藝術的全面發展。

當前喜歡舞蹈的人越來越多,國內近年來也湧現了《舞林大會》《舞動奇蹟》等電視和網絡舞蹈比賽節目,不時在媒體上掀起了舞蹈旋風,它們的成功經驗和好做法值得認真吸收和學習。在發揚權威性、專業性等優點的基礎上,廣西青年舞蹈演員比賽可以融入更多的時尚元素、平民情懷和羣衆參與,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演員的主體性、作品的本土性、賽事的話題性、知識的普及性、評論的引領性。通過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文藝院團、藝術院校和廣大舞者的共同努力,把這項專業藝術賽事辦得越來愈好,爲新時代廣西的藝術事業輸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和舞蹈名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