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价值观感到优越的人,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

人们在认知世界时,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许多人在价值观形成初期,总是会有莫名的优越感。具体的行为表现就是,他们固执的以为只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追求的梦想是有价值的,而别人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基于这种刻板认知,有些人就本能地对他人指手画脚。一方面,他们对别人指手画脚是为了体现自己在价值观方面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不够确信,只能通过否定他人的价值来提升对自我价值的确信。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这类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够成熟的。

价值观的三个层次?

层次一:以奖惩为中心

在人们童年时期,由于对于自己同外界的关系是模糊的,他们总是需要不断探索外在世界。在这个阶段,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奖励与惩戒”。个体的行为如果能够得到奖励,那么他就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相反如果个体的行为得到的是惩戒,那么个体就会认为自己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然而,无论是奖励还是惩戒,本身与个体行为价值本身没有关联,而是由其身边的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等等)所决定的,所以个体的价值观并不全然是客观的、理性的。

层次二:以自我为中心

离开原生家庭之后,家人不能随时随地照顾个体,这一阶段个体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在这个阶段,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基于安全感、归属感、爱的基本需求,凡事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有价值的。无论是以真诚的方式,还是以谎言的方式,只要满足这些需求,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这一阶段的个体之间,难免会有认知、情感、思想、信念方面的争执,争执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观是对的。于是,这一阶段的人习惯性地对他人指手画脚。

层次三:以社会为中心

个体踏入社会之后,适应力良好的个体将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这一类人将开始适应以社会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并且建立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由于个体的真实需求离不开社会,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真实需求,必然要迎合某种价值体系。心智成熟的人会以更加成熟的方式来认知世界,而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仍然会以自我为中心来认知世界。其结果就是,心智成熟的人在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更容易满足自我需求;心智不成熟的人则逐渐疏远社会,自我需求也难以满足。

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的人,暴露出价值观优越心理

价值观优越心理

价值观优越心理同其他优越感一样,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而存在的。这意味着,个体并没有将自己视为全人类的一员,而是视为超出全人类的“少数群体”。很显然,这种认知模式所暴露出的,是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当个体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时,就会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比认同,进而否定那些与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一样的个体。这种病态般的价值观优越心理,反而暴露出他们内心是多么的脆弱,因为他们的价值体系是如此经不起推敲。

对自我价值观的不确信

优越感通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而存在的,对价值观感到优越的人也不例外。他们内心对自我价值观不够确信,所以当看到别人与自我价值体系不一样时,就会感到受到威胁。他们对这些人指手画脚,目的是让这些人放弃自己的价值体系。例如,有些人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偶像”不好,因为他们觉得这不仅是否定他们的“偶像”,同时也在否定他们自己。很显然这是一种不成熟的价值观,因为成熟的价值观并不是唯一的、永恒的、固定的,而是理性的、客观的、发展的。

如何消除价值观优越心理?

以社会为中心认知世界

根据前文所讲,价值观的建立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以奖惩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对价值观感到优越的人,通常停留在第二个层次即以自我为中心。只要学着以社会为中心来认知世界,来构建价值观就能够消除价值观优越心理。这是因为,当你将自己视为社会中的一员时,你同他人而言是没有丝毫优越感的。你想要满足需求的前提,是你能够提供相应的价值。在这样一个互动的形式中,社会成员互相满足彼此的需求。

以理性、客观构建认知体系

以自我为中心建立的价值观的前提是,他们的自我需求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满足。这意味着他们不会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也从来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他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全然来自于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赠予”。基于这一点,他们总是容易以感性的方式来认知世界。只有以理性的、客观的方式来构建认知体系,才能够消除内心的优越感。当你再想要对他人指手画脚之前,想想一想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个体的所有行为,几乎都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自我需求。所以,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别人的行为。

总而言之,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价值观的碰撞。基于满足自我需求的目的,没有谁的价值观比别人更加优越。

作者:九霄云客

相关文章